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ID:41374900

大小:9.75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8-23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_第1页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_第2页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_第3页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_第4页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_第5页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_第6页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_第7页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_第8页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_第9页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_第10页
资源描述:

《综合探究一_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5001000500水平距离一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500米1500米1000米甲乙海平面海拔和相对高度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新疆艾丁湖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8999米ACB1000m400m600m1000m400m-600m计算AB和AC之间的相对高度。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等高线原理等高线。坡陡的地方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2、密集稀疏山顶P17山顶鞍部山脊陡坡缓坡山谷山体的不同部位陡崖山脊800500600700900500600700900800山谷500600700900800800500600700900鞍部山顶A山顶B山脚C山脚D鞍部缓坡陡坡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增大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山脊线又称分水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山谷线又称集水线,常发育成河流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等高线重合的地方100200300400海拔/米分层设色地形图(1)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2)设色原则: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表示低

3、山丘陵,深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地方。分层设色地形图P17175米150米100米50米BCA从B、C两地登山到山顶A,哪一侧比较省力气?为什么?从B地到山顶比较省力气,因为B到山顶的等高线比C到山顶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平缓。陡坡缓坡确定路线地形剖面图表示地面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ABCDEFGH300200100100200300........二等高线地形图的主要特征有:①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_____。②同一幅地图上,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差值(即等高距)都是______的。③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不中断(图幅内),一般不相交(除外)。④等高线

4、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处为______;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处为_____。⑤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____;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____。相等相等山谷山脊陡缓陡崖A山地100300200A100200300300200100C山谷D山脊CD反馈练习:判断A,C,D所处的地形?500800河流FF陡坡、G缓坡1.判断F与G的陡缓坡?2.河流位于什么地形中?位于山谷中河流的流向与山谷处等高线凸向相反。●3.G点的海拔范围是多少700米---800米●4.GF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100米---300米G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陡崖H1004003002002.这幅图上等高距是多少米

5、?1.H处是什么地形?100米3.在陡崖H处有瀑布存在吗?没有,因为陡崖上部是山脊地形,不能发育河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暑假期间,家住浙江杭州的陈天宇准备和父母去福建厦门市旅游,需要准备哪些地图呢?带着地图去旅游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地图种类吗?说一说:政区图、旅游图、城区图、交通图、历史变迁图、等高线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卫星云图、军事地图……世界政区图旅游图地形图城区图交通图历史变迁图影像地图如果有一天你要去福建省厦门市旅游,你需要准备哪些地图呢?政区图、交通图、城区图、旅游图、地形图……模拟旅游从这两幅地图中,分别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你会如何选择地图?说

6、说理由。P19第一步:厦门在哪里?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图中的内容越()地图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图中的内容越()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小详细大简略第二步:怎么到厦门?看图1-37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交通线路图,回答题目P19火车、客车、飞机交通方式:选择:(考虑时间、花销、舒适程度)第三步:如何找到既定的地点?第四步:如何设计旅游路线?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原则:走得重复路线最少,游览的景点类型最多。提示:1、确定起点的位置,这是设计游览路线的起点;2、各景区都哪有饭店等基本设施;3、尽可能将不同性质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环形或多边形线路,避免往返线

7、路的重复。方案一:二日游路线方案二:三日游路线设计路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