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_382-2006_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_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DB45/T_382-2006_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_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ID:41384578

大小:506.56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8-23

DB45/T_382-2006_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_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_第1页
DB45/T_382-2006_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_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_第2页
DB45/T_382-2006_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_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_第3页
DB45/T_382-2006_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_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_第4页
DB45/T_382-2006_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_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45/T_382-2006_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_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13.020.30P13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382—2006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2006-11-20发布2006-12-01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5/T382—2006前言本标准中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H、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附录F、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归口。本标准由广西地质学会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长河、邓建章、汪海、陈丽峰、陆有德、丰江红。DB45/T382—2006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

2、定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4157—1993水文地质术语GB/T14498—1993工程地质术语GB12329—1990岩溶地质术语GB123

3、28—1990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50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广西膨胀土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条例》(广西城乡建设委员会1985年试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年)《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地质环境与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并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岩石圈的上部空间。3

4、.2地质灾害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3.3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3.4地质灾害危险区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较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3.5地质灾害危险性1DB45/T382—2006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3.6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3.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进行工程建设、采矿活动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对建设工程、采矿活动和规划区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

5、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后引发、加剧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估,并提出具体预防治理措施、建议的活动。3.8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某一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3.9崩塌陡峻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崩落的现象。3.10危岩陡坡或陡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离开母岩下落的岩体。3.11泥石流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的特殊洪流。3.12地面塌陷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地质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地面塌陷;由采矿采空区造成的地面塌陷称采空区地面塌陷。3.13采空区地面沉陷地下矿体采空后,采空覆岩破坏并向采空区移动

6、,地表形成似盆状凹地的现象。3.14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地质现象。3.15地面沉降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在地表一定范围内所发生的地面高程下降的地质现象。3.16矿坑突水在采矿过程中,地表水(江河、湖、水库)、地下水等突然大量涌入矿坑,涌水量远远超出正常排水能力的地质现象。3.17地基不均匀沉降软弱土地基或岩溶地基(隐伏土洞、溶沟、溶槽其上有软弱土分布、浅层溶洞)导致建筑物下沉、倾斜、开裂的现象。3.18膨胀岩土地基胀缩2DB45/T382—2006膨胀岩土地基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变化,导致地表开裂、建筑物受破

7、坏的现象。3.19管涌堤、闸、坝等挡水建筑物,在水头作用下,地基土发生流失和潜蚀,导致挡水建筑物变形、破坏的现象。3.20水库浸没因水库蓄水,周边地区地下水潜水水位雍高,危及影响地下采矿、建筑物地基稳定和农作物生长的现象。3.21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因集中抽排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面积大幅度的下降。3.22海水入侵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沿海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海水向陆地含水层扩侵,致使陆地地下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3.23地下水污染由于人为原因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3.24地表移动因采矿引起的岩层移动波及到地表发生移动与变形的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