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应用【文献综述】

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应用【文献综述】

ID:41385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7-30

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应用【文献综述】_第1页
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应用【文献综述】_第2页
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应用【文献综述】_第3页
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应用【文献综述】_第4页
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应用【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应用【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应用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一)写作目的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各国都在致力于对外传播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新闻发布会是信息交流形式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媒体获得新闻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准确恰当的口头言语表达显得尤为重要,而模糊限制语简洁、灵活和概括的特点恰好达到为其服务的目的,所以模糊限制语是新闻发布会上惯用的一种语言策略。灵活巧妙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才能保证发言的稳妥,严谨,含蓄,礼貌及高效,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2、因此,通过对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使用分析,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如何巧妙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以及其必然性和重要功能。总而言之,这一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理论上可以使读者更好的了解语言的模糊性,实践上对新闻发布会的翻译工作者有所启发。(二)相关概念1、模糊限制语Lakoff(1972)在他的论文《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中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Yule(1996)在他的Pragmatics中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话语怎样被理解谨慎的注释性表达。Crystal(1997)在他的《现

3、代语言学词典》中指出:模糊限制语按其一般含义用于语用学和话语分析,指一批表示不确定概念或限定条件的词语英国语言学。Hubler认为模糊限制语是一类表达不确定观点的语用小品词,该类词在话语中的使用可以使话语更容易被听话人接受或认可。Brown和Levinson将模糊限制语定义为:“在某种条件下可以部分地改变话题真值程度的分词、词或词组。2、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那些可以改变话语的词语。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这类限制语,改变原来话语意思,达到交际目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两类;程度变动语和范围

4、变动语。3、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话语中加上这类限制语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说明,使原来话语的肯定语气趋向缓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分为两类: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三)有关主题焦点对于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研究,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分析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的语用模糊性,从而的得出政治外交语言的语用特点以及模糊语在政治外交语言中运用的原因和语用功能,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多是通过中外新闻发布上模糊语的应用状况来侧重分析外交语言的模糊性。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

5、题的评述)(一)历史背景“模糊”这个概念成为一个科学术语,始于查德(L.A.Zadeh),他于1965年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了《模糊集》的论文,提出了“模糊集”的概念,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受查德模糊理论的影响,美国语言学家Lackoff于1972年发表了论文《模糊限制语》,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是模糊语言的一个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一直受学者青睐,并得到深入仔细的研究。(二)现状与发展国外语言学者对模糊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模糊理论与语言研究、自然语言

6、方面、形式语言方面、认知方面以及语用方面。我国学者对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对国外模糊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译介、模糊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以及模糊语言学的应用研究。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商贸、法律、医学、广告、新闻等方方方面,对于其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研究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入,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其中在新闻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多见,对于报刊或广播新闻报道模糊限制语或模糊语的应用研究的论文作品已有不少。然而,对于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所用的模糊限制语或模糊语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见,尽管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并不是

7、直接在报道新闻,但是新闻发布会是有关组织向媒体发布重大新闻而举办的活动,记者从中获得新闻信息,所以新闻发布会上使用的语言一定程度上属于新闻语言的范畴。关于新闻发布会上模糊语言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从研究角度方面来看,胡庚申,王静(2001)从外事外交角度,运用文献印证和实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中外记者招待会的语用特征——坦率性、模糊性、委婉性、论辩性和幽默性,指出模糊性是其重要语用特征之一;陈春,宋曦(2005)以朱镕基和问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回答为案例,从语用学角度对外交场合的语用含糊特点进行了实例分析;陈学科(

8、2009)也从语用学角度,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作为理论基础对三篇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材料进行了分析。刘萍(2007)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以外交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论为预料,从顺应理论出发,探讨了外交语言中使用模糊限制策略的现象;官科(2010)也从顺应论角度出发,选取中美外交部门的记者招待会的真实语料,对这一语言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