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甲制度》(张海鹏)

《中国保甲制度》(张海鹏)

ID:41389226

大小:234.51 K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8-23

《中国保甲制度》(张海鹏)_第1页
《中国保甲制度》(张海鹏)_第2页
《中国保甲制度》(张海鹏)_第3页
《中国保甲制度》(张海鹏)_第4页
《中国保甲制度》(张海鹏)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保甲制度》(张海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任务之变迁保甲初兴,本出于变募兵为民兵之动机。而其任务,则有裁兵之善后问题,变为维护社会安宁之作用。殆及衰退之秋,则又变为民兵团练之场合。再变为官府催税课租力役抽绢之工具,再变为贪官污吏侵渔百姓之法门。等而下之,保甲之精神已失,保甲之为用益穷。宋代保甲之任务,殊仅于此矣。《文献通考》称:「熙宁三年十二月,诏行保甲法……每一大保,夜轮五人警盗。凡告捕所获,以赏格从事。同保犯强盗,杀人放火,强奸掠人,传习妖教,造畜蛊毒,知而不告,依律伍保法,余事干己……」。又称:「……其居停强盗三人,经三日保邻虽不知情,科失觉罪。」是当时保甲之为用,仅在

2、维持乡村治安之一端,具相保、相守、相望、相稽之义,乏相劝相教之旨,此一时也。自宣仁太后临朝,各路保甲,多弃不举,其任务之变,非特不足以明其防盗机察之职司,即响日乡兵募集征练之法,亦皆弃置,几于无复兴之望。故此时保甲之任务,无一可言,此一时也。绍圣政和两代,保甲之形式,一度复兴,然保甲之实质,已非前昔可比,练武选丁之积极意义既失,御悔屯军之效用亦毁,且与节财减兵之原旨,相左相驰。是由修正而及于废弃,终则补偏之术,失其原有之旨趣,此又一时也。至于靖康年间,钦宗救亡不暇,奚问保甲?迨金辽南亲日急,于是召募乡村土豪为队长,又复任其私募邻里亲戚,备

3、充警卫,以御强寇。市井无赖,充列军旅,既非禁兵,亦非厢兵。不类乡兵,更非保甲。昔以选充,今以召募,昔以教阅,今以啸集。保甲之为用全失,毋待再言,此又一时也。以上为保甲任务变迁之大概,核与宋兵制之改革相关,故《通考》论宋兵制有云:「自元丰而后,民兵日盛,募兵日衰,其募兵却阙额,则收其廪给,以为民兵教阅之费。元祐之降,民兵亦衰,崇宁大观以来,蔡京用事,兵弊日滋;至于受逃亡,收配隶,犹恐不足。政和之后,久废蒐补,蒐补,同搜补,寻求并弥补。――勘校者注军士死亡之余,老病者徒废金谷,少健者又多冗占;阶级既坏,纪律遂亡……。靖康之初,召募益急多市井无

4、赖,及操瓢行乞之人……。为章、蔡者,乌得不任其咎哉?」81然而,民兵之兴,盖有由来。民兵之废,其毁有渐。蔡、章之流,固不获辞其咎。究之使保甲不获盛行,以完成民兵体制,与充分表彰其效用者,又岂章、蔡绍述之过哉?终北宋之世,保甲任务,未能确立,以底于成,底成,取得成功。致后世论者,乏确当之准绳,因保甲以病及兵制,因安石以病及保甲,直大言以欺世者也。第六节宋儒之保伍法及社仓王安石之保甲法,在当时行之,颇滋物议,尤为儒家所摒斥,夫宋儒之所以力持异议,不惜词贬之者,以新法非王者之治,乃霸者权术耳。实则保甲之为王道,为霸术,于文人倾轧之偏见,固无关也

5、。人类互助,天性使然,邻保团结,民政之始,欲治民教民者,政必从是出,故当时学者,虽斥病保甲,然于其制度精神上之效用,则每每师其意而贬其法。我国自来法家儒家,治世制国之道,各异其迹者,于此更足以观之。」(一)程明道之保伍法《宋书》称:「程明道为晋城令,度城乡之远近,为立保伍,使其力役相劝,患难相扶,孤穷残疾者,责之亲党,令无失所,出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择其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乡民社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之有劝有耻,在邑三载,民爱之如父母云云。此可见保伍之法,贤人君子,亦所必重。使之联络人情,交相劝勉,舍以伍以什,编组训导之外,盖别无

6、他法。特安石用之于军,此则用之于教耳!故程氏于乡民社会之时,特立科条,使其有廉有耻,患难相扶,且拔其秀俊者而教之,皆有别之清,斯乃励之切,而收移风易俗之效,亦遂彰著。(二)范仲淹及张定叟之保伍法范氏亦曾行保伍之法,以驱逐奸细,颇著功效。《史》言:「范氏为袁州万载令,善行保伍法。虽有奸细一无所容,每有疑似无行止之人,保伍不敢著,互相传送至县,县验其无他,方令送出境,訖任满无一寇盗。后张定叟知袁州,欲觅其法而不可得,偶有一县吏,略记保甲之大概云:县郭四门外置隅官四人,此最紧要,盖所以防卫而制变者也,一个隅官须各管得十来里方可,若诸乡则置弹压8

7、1之类,而不复置隅官,默寓大小相维之意。其用人子弟,必使竭力料理,非比泛泛,每以旌赏擢拔而激劝之云云。」是知留心济世者,无时不以善政为念。范氏张氏,先后行之,惜不能尽穷其法,而测其妙蕴。惟设隅官以重防卫而制机变,亦即元制设社长之类。乡置弹压,亦即清制设「地方」「凡捕」之所始。奖赏之事明,则弹压之用切,匪类自无容身于甲中矣。(三)朱熹之保甲法与其社仓朱子于建宁府崇安县,因荒请米,既建社仓,乃立保甲。其法以十家为甲,甲推一首,五十甲推一人通晓者为社首,逃军无行,不得入甲。凡得入者,又问其愿与不愿,惟愿者开其大小口若干,共登一薄,以便稽查。朱氏

8、此法,虽保甲不为社仓而建,但既建社仓,此法亦断不可少。不然,司事者无人,举报者无人,贤否无由而别,虚实无由而知,贫弱疾苦,皆无从而告,虽欲盗贼不兴,祸乱不作,乌见其可?故谋国富民强者,在所首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