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

【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

ID:41390983

大小:55.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4

【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1页
【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2页
【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3页
【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背诵并默写全文。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

2、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板书文题)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允)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咅guan)男有分(fO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u厌恶、憎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是故谋闭而不

3、兴(杜绝)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⑴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Z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⑵教师分层指导朗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

4、”“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⑶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⑷全班齐读课文。三、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选一位学生回答,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髙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

5、防止争斗。2、提问:本文是从哪儿个方面來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学生明确: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大概是从三个方面吧。教师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⑴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⑵满足发展的筒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吋,有和乐的家庭。⑶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6、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3、提问: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屮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屮将不复存在,代Z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己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

7、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四、探究性思维训练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文屮"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这是三道开放性的题目。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屮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辔,并怡然自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