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

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

ID:41395383

大小:59.9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4

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_第1页
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_第2页
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_第3页
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_第4页
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一一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关键词:公共新闻市民新闻参与新闻近用权博客[摘要]:20世纪末,公共新闻运动虽经10年之久,却依然无法根本改变普通市民无法获取近用权、参与公共生活的状况。传统媒体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体系内部的改革无法完成这一使命。在移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参与新闻在传统媒体系统外部逐渐兴盛开来。这种新闻传播模式并非是要取代传统模式,而是在一个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与传统模式互为补充。Abstracts:Intheendof20thCentury,theCivicjournalismmovementhadwentthroug

2、hlOyearsbutstillcouldnotehangethesituationthatnonnalcitizenshavenoaccessingrightsandparticipatingpubliclife.Thelimitationsofthesetraditionalmediahavedeterminedthisinsiderevolutioncouldnotaccomplishthismission.Withmobilecomputingandnetworkingtechnologies,participatoryjournalismisthriv

3、ingoutsideofthemediaorganizationsystem.Thisnewsmodeisnottoreplacethetraditionalone,buttoreinforcemutuallyintheemergingmediaecosystem.Keywords:PublicJournalism;Citizenjournalism;Participatoryjournalism;AccessingRight;Biog一、公共新闻的没落20世纪末,经过学术界和新闻界的不断努力,历经10年之久的公共新闻(Publicjournalism)运动,取

4、得了辉煌的成果,被誉为“美国新闻史上最有组织的内部社会运动”。但至XX年春,这一运动实际上逐渐销声匿迹,而专事公民新闻研究的Pew中心也早于XX年安静地关上了大门。究其原因,这一运动指向了传统媒体的自身局限性,而这些是体系内部的运动所无法改造的。“为人民”并不意味着“公民能够近用(Accessing)媒体而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一环”。它的没落,或演进,或被替代,早已命中注定。第一,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决定了它对话语权的垄断。传统媒体极具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的职业意识形态(Occupationalldeology),也是实行分工合作的庞大企业组

5、织。这决定了公众与社团必须通过"过滤”程序,经由媒体内部的专业中介(Mediate),才能发表经“筛选”的言论;而这些万幸的“演说者”,也往往是经过层层筛选,具有代表性与专业性的少数人,以与媒体及其中介的专业地位相称。普通公民依旧不能担当记者、编辑的角色,不可能任意发表自创的新闻或自我的观点。第二,传统媒体有限的时空,影响了它对议程设置的垄断。报纸的版面、电台的时段,是媒体最宝贵的、最有限的资源。因此,媒体必须对议题进行筛选,强调某些媒体自认重要且数量有限的事件,并努力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与此。时空资源的希缺性,也注定议题必须经过排序。由此,某些议题被广泛讨论,而

6、其他的则被忽略。因此,能够定义问题的传统媒体具备了意识形态的权力,它所主导的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制度是无法打破或规避的。第三,传统媒体的传播环境,决定了它对意涵解读的垄断。公众的意见进入传统媒体之后,不再以独立的形态存在,往往成为引用和佐证,变成新闻叙事论述中的一部分,原本意涵的解读就会受到叙事整体的影响。传统媒体将受众锁定在从优解读(PreferredReading)的方向上来看待“新闻报道”这个“剧本”。于是乎,公众求得近用权的抗争,却反而使得他们获得了剧本中某个角色的扮演权;而这种参与,使媒体编撰的剧本更具真实性和可行性,更使其合法化、合

7、理化。第四,公众中的不同团体共同争夺希缺的时空资源,造成边缘团体的再度边缘化。依据媒体再现理论(RepresentationTheory),个人和团体向传统媒体抗议自己没有近用权,以至不能向公众推广自己的观点;媒体的有识之士也希望真实地再现社会的“真实性”。可是依据“再现理论”推岀的“不偏倚"(Impartiality)原则,即在任何话题上各种声音都有近用权,看似迎合了近用权,但原本以为可以借此结束被大众传媒边缘化现状的环保、女权等边缘团体,却“自然而然”地被再度边缘化,而主流声音变得更为主流。所以,受传统媒体局限性的影响,传统媒体向公民下放部分近用权、公民与社

8、团向传统媒体索要近用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