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礼节

中国古代的礼节

ID:41404313

大小:31.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4

中国古代的礼节_第1页
中国古代的礼节_第2页
中国古代的礼节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礼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礼节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代种种繁复的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古代礼节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正规场合或举行礼仪或大典或朝廷礼仪时,用到的礼仪比较隆重,如三跪九叩、三跪三叩、三跪三拜、八拜、四拜、二拜等,平时常见的礼节有嵇首、叩首、顿首、空手、作揖、拱手、颔首(答礼)等。古代礼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人传统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代表礼敬、和睦,集知识、趣味于一体。了解一些古代礼仪,不但能提高自身修养,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历史影视作品的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

2、,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九宾之礼”是很隆重的:先是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按古礼,“九宾之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设九宾之礼”就是指此。稽首:是臣拜君之礼。拜者头首着地,并停留

3、较长一段时间。“稽”就是留的意思。是臣子对君王表示必恭必敬的隆重大礼。顿首”:即叩首、叩头。拜时头手触地,触后即起。由于头触地面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叫“顿首”。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古人就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再拜”等。空首: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在地面。行礼时拜跪在地上,先以两手拱至地,然后行头至手。这是国君回答臣下的拜礼。长跪:双膝跪地,上体伸直,离开小腿,叫“长跪”。行这种礼时以示庄重。再拜: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叫“拜”,也叫“拜首”;拜两次叫“再拜”。行这种礼是再进一步表示敬意的意思。揖让:“

4、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揖、长揖,都是拱手自上向下的至膝为礼。上古即流行。唱喏:揖的俗称。和揖不同的是,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是平等的两人见面,相互拱手打招呼问好的一种礼节。袒臂: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

5、春秋战国时代。虚左: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尊重人的一种礼节。下拜:对尊者、长辈行大礼,双膝下跪,双手按地,以头沾地叩首,叩拜1—3次,然后直身拱首问安。这时候尊者就扶起下跪者,说“贤侄免礼了”一类的套话,下跪者顺势起立。剪拂:对尊者弯腰,右胳膊伸直向外拂动施礼,口中说符合时令、场合、身份的礼貌用语。寒暄:又叫“暄寒”、“暄凉”,见面问候起居寒暖的

6、客套话。旧时多在拱手之同时道“久仰久仰”或“幸会幸会”,然后是询问其家人康泰否请教尊姓台甫:与人初次见面请问对方姓氏、表字,忌问名。“台”原为高而平的建筑物,亦用作官署名,如御史台。由此引发而用作对高级官吏的敬称,如抚台,又用作对一般人的敬称,如称兄为兄台。“甫”原为古代男子之美称,多附缀于表字之后。后遂与表敬的台字连缀而成表字之代称。抗礼、亢礼:是长揖不败,不分尊卑的平等礼节。拱、拱手:两手合抱以示敬意;右手在内,左手在外。鞠躬,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大腿两侧,弯曲上身以表敬意。打恭:亦称“打躬”,屈身作揖行礼。合掌、合十:两手当胸前,十指相合,表示敬意。原为印度的一般礼节,为佛

7、教所沿用。执手:古时国君用以待功臣之礼,在许多大臣的陪同下和乐声中,握住有功将领的手,以示亲热、慰问。手拜:古代女子跪拜礼,两手点地而抬起拱合,同时低头至手。敛衽:敛其衣襟,表示肃静之意。古代不分男女,均可说敛衽。后来专称女子之拜曰敛衽(亦作“裣衽”)。道万福:古代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意为祝对方多福。后来用做妇女行礼的代称。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侧,弯腿屈身以示敬意。簪笔:古代行礼时的冠饰,用毛装在五寸长的簪头上,插在冠前,又示礼敬。磬折:像石磬一样的弯折身子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