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导学案

ID:41418213

大小:83.32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8-24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导学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导学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导学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导学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导学案21.《孟子》二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过程与方法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已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辩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学习重点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学习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富贵不能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

2、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孟子(约前372-前289),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提倡“仁政”“王道”,提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曾以所学游说诸侯,但不为所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孟子》七篇,计260章。《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

3、张徳治。南宇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公孙衍(ydn)丈夫之冠(guan)富贵不能淫(yin)•••2.重点实词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丈夫之冠也(行冠礼)■3.古今异义(1)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位置在中间)•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三合作探究(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与民由之(古义:遵循;今义:理由)■4.词类活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

4、……屈服)5.翻译句子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②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一一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一—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一一义。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使我惑乱,贫贱不能使我动摇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忐。三、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孟子釆用了什么方法?采用对比论

5、证的方法。针对景春提出的“大丈夫”标准,孟子首先摆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谈不上是“大丈夫”。然后通过言“礼”來说明女子岀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观点,进一步说明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根本谈不是“大丈夫”。最后摆出自己的观点,真正的“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深层探究1.景春心目屮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

6、”有什么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一一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一一礼,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一一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4.深入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一一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一一陶渊明、杜甫、

7、朱自清。威武不能屈一一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去寻找答案。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吠亩(quan)傅说(yue)胶鬲(ge)行拂(fli)••••拂士(bi)曾益(zeng)••2.重点实词(1)舜发于吠亩之屮(兴起,指被任用)•(2)傅说举于版筑之问(选拔、任用)•(3)管夷吾举于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