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惠小学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马小惠小学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ID:41420411

大小:47.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4

马小惠小学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_第1页
马小惠小学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_第2页
马小惠小学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_第3页
马小惠小学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_第4页
马小惠小学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小惠小学数学《认识线段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认识线段》教学反思祁江实验学校二年级马小惠(一)前课例一、观察情境,初识线段1、看图:辨别弯、直出示小朋友跳绳的图片,提问: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正在学习的、非常感兴趣的跳绳来导入新课。2、演示:将弯变直你们看,老师这儿有一根跳绳,看,是直的还是弯的?怎样把它变直呢?将跳绳的两端拉紧,跳绳就变直了。[设计意图]:初步渗透线段苴的特点、,为本课教学重点做铺垫。二、认识线段的特征1、线段的定义学生先看一看自己桌上的线是直的还是弯的?再将线变直。两手抓着线的两头,然后拉直。请一位同学说一遍。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

2、上來,一边演示一边说给大家听。教师讲述:线段的定义: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口J以看成线段。并且介绍端点的概念最后请同学们再说一说线段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一遍遍的强调,使学生明白到底什么是线段。2、线段的表示方法及特点小朋友们,线段可以用图形來表示,看老师來画一画。看,老师用尺來画,它是直的,笔直笔直的(教师边画边说),两个端点用短竖线表示(教师在两端点上用红笔画)。这样的图形就表示线段。仔细看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直的、有两个端点)[设计意图]:在示范画线段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关于线段的特点。笔直笔直的苴的,短竖线端点。三、判

3、断、辨析线段,进一步理解线段1、认识不同角度的线段(演示)⑴请学生把自己的线段拿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摆放放向进行辨析。小结:对,(无论是哪个方向,)虽然大家摆放的角度不同,只要线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⑵练习:辨别线段一一想想做做12、4是线段。为什么?1、3不是线段,为什么?2、认识不同的位置的线段(举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比如书,书的哪里可以看成线段?为什么?教师指一指书的四边,并且用手划一划哪里可以看成线段。还有哪些事物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呢?小结:很多事物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3、认识不同长度的线

4、段(操作)⑴在我们桌了上面还有一个止方形的纸片,你能找出这张纸上的线段吗?再看看这一张,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提问:折痕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⑵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先和老师比一比,再和同桌比一比。⑶再试一试:折出比对折的线段短的折痕。学生折纸,交流折法小结:通过折纸,我们发现,原來线段有长有短啊!⑷练习:想想做做2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辨析、举例、操作等多种手段加深对线段这一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虽然方向不同,位置不一,长短有别,但是只要是直的,且有两个端点、就是苴线。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将

5、线段有不同方向.不同位置、不同长短一一展开,分别辨析。最后得出重要结论:我们把线拉紧,不管它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是线段。四、画线段⑴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线段吗?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评价学生画法。并示范画线段:我们口J以用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两端要画点表示端点。请小朋友用直尺再画一条线段。[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由尝试画线段,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的能力。接着由教师示范画法,学生通过比较自主发现问题,从而自己找出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选择最有效的

6、方法一一用直尺画,再一次让学生巩固一次。⑵想想做做第3题。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采用尝试教学法、发现法,让学生通过反复尝试不同的画法,自己发现自主发现两点之间只有一条线段这条规律。学生小结: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⑶做“想想做做”第4题。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提问:谁來说说,每两点什么意思?两点之间画一条,这两点之间要画一条,这两点Z间也要画一条。在书木上画一画,告诉我,你画了几条线段?(3条)这三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三角形)说明:三角形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设计意图]

7、:此教学环节重,总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题意理解了才能准确答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⑷做“想想做做”第5题。在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出示学生画4条线段的图形,请同学们观察,还冇哪两点间没有连接成线段?要在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凡是两点间就要连接成线段。那怎样可以不遗漏呢?我们可以按顺序,每次从一点开始连接其他三点,这样可以画成6条线段。(教师演示)[设计意图]:这一题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全课总结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二)反思线段对二年级学生來说既熟悉又陌生

8、,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接触了它,认识了它。陌生是因为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