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配喇叭》教案3

《唢呐配喇叭》教案3

ID:41451092

大小: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5

《唢呐配喇叭》教案3_第1页
《唢呐配喇叭》教案3_第2页
《唢呐配喇叭》教案3_第3页
资源描述:

《《唢呐配喇叭》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唢呐配喇叭》教案教材分析:《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五声羽调式的湖南民歌,曲调、节奏均采用了模进、重复的创作手法(如:第1与第3小节,第2与第4小节,第5与第6小节)。小三度级进的旋律与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巧妙运用,形成了秧歌舞特有的韵味。“里乐拉”衬词一问一答,模拟了大喇叭、小唢呐竞相吹奏的乐声,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农家的欢乐气氛。这首湖南民歌耐人寻味。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更好地感受民歌的韵味,我们还为歌曲安排了歌表演的参考动作,供选用。歌表演主要以手持喇叭的吹奏姿势与后踢步、前踢步相配合为基本动作。学情简析: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适合唱游等直观教学方法

2、进行教学。教具安排:手风琴、录音机、多媒体等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感受民族乐的特点。 2、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3、参与音乐律动活动实践歌表演。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旋律中多种节奏练习。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介绍乐器导入课题《唢呐配喇叭》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种乐器,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随意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唱一唱关于唢呐的歌曲,《唢呐配喇叭》。(板书课题)三、教唱歌曲:1、(课件一)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初步认识这种乐器。2、(课

3、件二)学生自由读歌词。3、学生听范唱,感受歌曲热烈的气氛。4、读歌词,找节奏。(1)学生边读歌词边快速找出歌曲是的xxxx节奏。老师解释节奏xxxx。然后比较XX和X节奏时值变化。(2)学生按节奏读歌词。5、学生跟老师伴奏唱歌词两遍,速度稍慢,第二遍可提速。6、学生手指歌词,轻声跟唱歌词。7、师生接龙唱歌曲。8、学生跟琴完整地唱歌曲。四、表演歌曲: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徒手表演吹唢呐和喇叭,进行歌表演。学前踢步后踢步律动组合表现歌曲。五、小结.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唢呐配喇叭》,那么,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学生答后将其写在音乐积累本上。教学反思《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

4、五声羽调式的湖南民歌,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在导入新课时,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种乐器,请看大屏幕。”这时,(出示课件)唢呐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随意说一说他的特点。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的也很准确。尤其是一位女同学说唢呐的底端像一个喇叭花,由此引出唢呐的另一个名字——喇叭。老师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唢呐的声音是唢呐。”读完这句歌词,学生便徒手做起了吹奏的动作,有的长,有的短。学生模仿吹奏唢呐和喇叭的样子很有意思,可能是他们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别人演奏吹奏乐器,有的同学还边走边吹,摇头晃脑。十分可爱。“里乐拉

5、”是衬词,一问一答,模拟了大喇叭、小唢呐竞相吹奏的乐声,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农家的欢乐气氛。唱到“里乐拉”时,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唱出“里乐拉”,奇怪?两组学生自然的唱出了一强一弱的感觉,于是,我将计就计,指导学生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很快掌握了大喇叭和小唢呐发出的强和弱。因此,第一个“里乐拉”唱强一点,第二个“里乐拉”唱弱一点。通过老师与学生的接龙唱,更是收到了演唱的目的。没想到,教学效果会这么好,不需要老师反复示范与讲解,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凭借对音乐的感觉以及对歌词的理解,把歌曲演绎的非常精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唢呐这种乐器,在教学的最后,欣赏了唢呐曲《百鸟朝凤》

6、,让学生在唢呐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