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反馈·激励·提高

测试·反馈·激励·提高

ID:41461483

大小:55.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5

测试·反馈·激励·提高_第1页
测试·反馈·激励·提高_第2页
测试·反馈·激励·提高_第3页
测试·反馈·激励·提高_第4页
测试·反馈·激励·提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试·反馈·激励·提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测试•反馈•激励•提高【摘要】当堂训练的操作过程:第一步:学生拿出测试卷,当堂测试;第二步、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同桌互判;第三步、学生给出合理分数,激励评价;第四步。自己改正或同学互助,共同提高;第五步、教师进行补充讲解,解决疑问。【关键词】测试反馈激励提高【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135-01课堂练习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集中反馈的重要措施,也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手段。因此,必须做到当堂完成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层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为达到这样

2、的目的,我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认为比较实用的方法。为较好的完成当堂训练这个环节,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当堂测试题,测试题是探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和对知识点灵活运用的试剂,所以设计测试题应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围绕了解、理解、掌握来进行,避免无目的的设计,此外,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下面我再说说具体的操作过程。第一步:学生拿出测试卷,当堂测试。【学生】学生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的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教师】教师要来回巡视,看学生的答题情况,这样基本上能够把学生的试卷目判一下,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共性的问题,为后面的讲解做准备

3、【目的】检测每个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好处】(1)这样的课堂练习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作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补救。【注意点】(1)测试的时间要保证90%的学生能完成,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2)速度快的学生,可以做备用题。第二步、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同桌互判。【学生】学生互换测试卷,在教师公布答案时,认真判,找出错误。【教师】教师公布正确答案,解答题要展示解题过程。【目的】(1)及时反馈信息,做到“堂堂清”。(2)发现自己与他人解答的不同之处,去伪存真。【好处】(1)通过学生互判,有利于及时反馈,

4、发现自己的不足。(2)榜样的激励作用远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当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圆满答卷时,也能给他们动力,使得他们能够以积极竞争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不断取得进步。【注意点】教师要对易错点给出提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免判错,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答题的不足。第三步、学生给出合理分数,激励评价【学生】(1)根据同伴的答题情况给一个合理的分数(一般采用10分制),还可以在10分之外有鼓励分,当然也可以有批评分。(2)给同伴一个合理化的建议。例如:很棒、真替你高兴、还需努力、要好好听讲等等。【教师】在这个环节教师不要参与,把权力

5、完全交给学生。【目的】互相激励,合作学习。【好处1学生是很在意同伴对他的看法的,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利用同学的这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激励每个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同学的鼓励或劝勉。【注意点】(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真程度,以便落到实处。(2)教师给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把把关,以免他们判错。第四步、自己改正或同学互助,共同提高【学生】(1)学生对错题自己改正(2)自己不会改的,请其他同学讲解。【教师】教师巡视全班学生的测试分数,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或鼓励或批评,以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灶”,使课外辅导更

6、有针对性。【目的】(1)使每位学生都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2)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爱。【好处1(1)优等生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互帮互学,消除了学困生的畏惧情绪;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解,又便于学困生及时提问;学生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增进友谊;(2)教师的积极巡视,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注意点】教师鼓励或批评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长篇大论,髙声褒贬,一带而过即可。其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带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的拍拍肩膀的动作,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第五步、教师进行补充讲解,解决疑问【学生】学生质疑【教师】(1)对学生的疑问

7、进行解答。(2)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加以强调。【目的】查缺补漏【好处】帮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本节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点】(1)如果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教师感觉学生并不是掌握的很好的话,教师可以反问学生,让学生给教师讲解。(2)如果实在没问题的话,此步也可以省略。教师不要非讲不可。需要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校里也不应该有一模一样的课堂,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调整方案,才能获得理想的课堂练习效果。总之,我利用精心设计的测试题,采用当堂测试,及时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