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叙事的超越写作

底层叙事的超越写作

ID:41464131

大小:55.8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5

底层叙事的超越写作_第1页
底层叙事的超越写作_第2页
底层叙事的超越写作_第3页
底层叙事的超越写作_第4页
底层叙事的超越写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底层叙事的超越写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底层叙事的超越写作文学艺术生命在于创作个性。李白的作品以“气势豪放”见长,杜甫的作品以“沉郁顿挫”显胜,白居易的作品以“通俗平易”而留名。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们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的“气势豪放”,或者如出一辙的“沉郁顿挫”,抑或万变不离其宗的“通俗平易”,那就很难说可以同时流传至今。正因为如此,许多有抱负的当代作家都不愿意,被批评家纳入某类创作思潮或流派之中。这些作家担心批评家的概括遮蔽他们独特的创作个性,比方说,牛汉不愿意被称为“七月”派诗人①、王安忆不愿自己的作品被当成是“海派”小说②、施叔青甚至不承认自己是“女性作家”③。湖

2、南知名作家张小牛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基层与民间题材的作品,其中包括《上路谣》、《街上的阿强》、《每天都吃南瓜籽》、《进城和去乡下打工的》、《关于梅得仲的名字解读》、《石头的玩具》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的是普通百姓或基层官员的冷暖疾苦,因而被誉之为“底层关怀写作”代表性作家④。与此前提及过的牛汉、王安忆、施叔青等作家不同,张小牛对“底层关怀写作”评价不太反感。尽管如此,我们要考虑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底层文学”讨论,极有可能影响当前创作评价,比方说,各类文学或者批评刊物开辟了“底层文学”专栏,各种级别的“底层文学”研讨会不断召开,“打工文学

3、”、“底层叙事”、“草根文学”这类概念逐渐成为批评热词。即便作家张小牛本人认同“底层关怀写作”表述,批评家也需要进一步解释,张小牛的“底层关怀写作”与其他作家有何不同?换句话说,批评家需要在共名的“底层文学”概念之下,进一步发掘张小牛小说创作的“特质”。特别是“底层文学”受到担忧和质疑之时⑤,诸如此类的探索便显得尤为重要。正是秉持这样一种研究思路,笔者通过研读小说作品发现,张小牛的创作手法呈现多样性特征,其中既有“新写实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又有“乡土小说”的地域风俗描写,还有“干预生活”作品的人文关怀。这类特征均绝不是“底层文

4、学”或者“底层关怀写作”这类概念所能描述的。一、日常生活叙事“日常生活”概念原本被用之于描述“新写实小说”。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在90年代中期得到盛行的小说创作思潮,“新写实小说”被当成是现实主义的“回归”,或者被看成“自然主义的品质”⑥,因而也就有“后现实主义”和“现代现实主义”之类的说法。从创作手法上来讲,“新写实小说”作家继承了现实主义作家直面社会现实的创作态度,通过日常生活事务的客观白描,着力表现平民百姓的冷暖哀乐。绝大多数批评家将张小牛的小说概括为“底层关怀写作”,但这并不会妨碍我们仍然可以用“日常生活”这类

5、概念评价张小牛的创作。姑且不论“底层文学”与“新写实小说”创作之间的渊源与联系,单单就张小牛小说的创作实践,我们就能出示充分证据。首先,张小牛的小说善于从“普通人”身上寻找和发掘故事,这与“新写实小说”颇为类似。《街上的阿强》写的是扫大街高校毕业生,《每天都吃南瓜籽》写的是普通下岗工人,《上路谣》写的是唱灵歌民间艺人,《石头的玩具》写的是智障儿童,《悠悠南风》写的是收鸭毛的船老板、《豆腐里的泥鍬》写的是卖豆腐的群子、《味道》写的是位掏粪工……这些都不是达官贵人,而是普通百姓。当然,小说人物在能力和道德方面也极为“平凡”。以《街上

6、的阿强》这篇小说为例,主人公并不擅长清扫大街,同时也不喜欢这份清扫大街的工作。如果用“甘愿奉献,愿意牺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献身环卫、敢为人先”这类写“英雄”与“模范”的断语评价小说主人公阿强,那绝对不合适,尽管如此,主人公绝不是“玩世不恭”、“拈轻怕重”、“偷懒耍滑”之类,他不愿意让父母为自己的工作过多地操心,渴望能够尽可能快地分担家里的经济负担,以及受到教育之后对清洁工的职业态度发生转变,这些又能说明主人公还有一定的思想境界。与《街上的阿强》一样,张小牛的其他小说大多也是这类“中间人物”。这些“中间人物”既不崇高也

7、不猥琐,既非至善也绝非大恶,既没有蝇营狗苟,也难说超群绝伦,这与“新写实小说”作品取材是十分接近。其次,那些熟悉“新写实小说”作品的读者,他们看到张小牛小说的叙事方式很可能会觉得格外亲切,因为张小牛的小说也是通过“日常生活”的具体事务,创造性地表达作品主题。从喜怒哀乐悲伤恐,到升学求职谈恋爱,从柴米油盐酱醋辣,到洗衣做饭奶孩子......凡此种种一并拈来,在生活小事甚至是杂事的介绍当中,巧妙地反映社会变迁、人情冷暖、个人遭遇。以《腰鼓》这篇小说为例,小说并没有局限于“腰鼓表演”和“命运沉浮”介绍,而是将叙述者“我”的特殊身世、命

8、运转机、日后发展娓娓道来,在此过程将主人公林冬梅的身世命运和盘托出。在初中阶段,林冬梅就在腰鼓表演中大出风头,然而,此后在此后几十年的人生道路上却随时代风云而起落不定:因为表演出色而进入工宣队、因为家庭出身而恋爱失败、因为年纪太大只好找位大龄“代课教师”做丈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