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考试复习资料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

ID:41470143

大小:63.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5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径流模数M:系指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出的流量,以L/s*km2为单位。计算公式:M=Q/F*1O3(1L=1O~¥)贮水系数: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体积。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Z间的含水层屮的水。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等)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为稳定流。地下水含水系统:是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层圈闭的,内部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赋存地下水的岩系。水系:汇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一个地

2、表径流系统,成为水系。上层滞水:包气带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屮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屮。这就是溶滤作用。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测压水位: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就是承压水在该点的测压水位。地下水动态: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称作地下水动态。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屮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111的水的体积。渗透系数:达西定律中K为其线性比例

3、系数称为渗透系数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岀相当数量水的岩层。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层流: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是,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的泉。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区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变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量、热量)增加。储存资源量:含水系统地下水多年平均低水位以下的重力水体积为其储存资源量,单位代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潜水。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称为该点的潜水位。径流系数(a):为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地表径流深度Y(mm)与降水量X(mm)的比值。计

4、算公式:沪Y/X(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二、填空1、任水文学屮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2、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以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据地下水流动状态,地下水运动分为层流和—紊流_;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时间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分为—稳定流_流和非稳定流。4、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有泉、泄流、蒸发、蒸腾、向另一含水层的排泄。5、地下水以径流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一较低以蒸发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较高6、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混合作用。7、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放出的

5、水来自含水层水体积的_膨胀—及含水介质的—压密8、洪积扇由顶部向边缘,地下水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到蒸发为主,矿化度由小到大,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地表水。10、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11、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空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12、表征地下水动态要素有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逼。13、导水断层带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14、岩溶发育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为:可溶岩的存在、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蚀

6、能力的水及水是流动的。15、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通过三个方面发生: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过量补充地下水以及污染物进入地下水。16、地下水污染物质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与垃圾、工业污水与废渣以及农用肥料与农药。17、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18、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和卫水度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19、陆地上某_地区地下水量收入项_般包括大气降水量、地表水流入量。地下水流入量。水汽凝结量。20、陆地上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支岀项一般包括表水流出量、地下水流出量、蒸发量。21、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想两侧河间洼地,地下水埋深由深变浅。水化学

7、作用由M滤作用为主变为浓缩作用为主,矿化度由小变大°22、地下水资源具有系统性、可恢复性及调节性等特征。三、判断1、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成为大循环。一一X2、测压水位是指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一一V3、颗粒较细时,由于渗透性差,所以毛细上升高度小。X4、地下水位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水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一一V5、昼夜温差越大,产生的凝结水量越大。一一V6、达西定律实质上就是渗流的能量守恒或转换定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