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赏析四

苏轼诗词赏析四

ID:41486941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5

苏轼诗词赏析四_第1页
苏轼诗词赏析四_第2页
苏轼诗词赏析四_第3页
苏轼诗词赏析四_第4页
苏轼诗词赏析四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诗词赏析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诵读经典,感受黄州东坡文化——苏轼黄州词名篇选读(一)谪居黄州,抒怀感叹篇1.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2.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1)听诵读录音,扫清文字障碍。(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诵读。思考讨论交流:lèiguan①《卜算子》中有哪句反映了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2、失落无奈的孤寂心理?哪句诗又表现他虽内心苦闷,但始终保持高尚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②《赤壁怀古》中哪句诗表现苏轼概叹世事变迁,自笑多情?然而自然平淡中表达词人乐观而旷达的诗句又有哪些?(3)教师补充苏轼在这一时期孤寂低落心境的诗句和苏轼被贬黄州前的词作。示例: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沁园春赴密州早行》(二)正视现实,转变心境篇1.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3、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1)教师示范朗诵《定风波》,全体学生齐声朗诵《临江仙》。(2)学生自由选择诵读《定风波》或《临江仙》。(3)小组交流读词心得,感受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心境变化。①苏轼被贬黄州,并未苟安避祸,相反,在《定风波》中表现他襟怀豁达、临变不惊的诗句?②苏轼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由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在《临江仙》中哪句诗可以表明这一心境?(三

4、)超世脱俗,心灵愈合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要求:全班同学齐声朗诵以上已学的苏轼诗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激情朗诵苏轼心灵愈合,精神解脱,乐观自信的诗句。二、笑对人生的不幸——苏轼黄州词的启示(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诵读苏轼黄州词及了解苏轼人生经历的启示。话题一:面对人生中的种种不幸或不快,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去对待?话题二:在不同的境遇中,我们对保持自己的节操有何看法?话题三:每每遇到不幸或不快,总要调适好自己的心情,之后,我们怎样做才会有所作为?讨论交流后,小组代表展示,教师补

5、充总结。(2)列举名人对苏轼诗词及人生经历的评价。黄庭坚: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余秋雨:他真正成熟了——与古往今来的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苦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林语堂《苏东坡传》: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傅雷家书》: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3)感受东坡精神,弘扬东坡文化的举措1、苏学的继承,宣传和研究。2、苏轼遗迹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宣传。3、联系实际,大力发展东坡文化产业,有效推进经济发展。4、

6、坚定不移地走富民强国之路。5、继承苏轼的环境美学观,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6、廉政爱民,坚持民本思想。三、东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展示全国各地东坡文化的图片。四川眉山和湖北黄州东坡文化产业发展校园东坡文化黄州的“东坡肉”东坡在黄州的词中所作的人生思考超出凡俗社会和人生,一方面是因为他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做到了热爱生活,淡泊名利,在慎静处忧中享受自在生活;另一方面,词人对自己内心一直向往的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非常希望超越世俗的人生功利境界,并为此进行思想上的革新。东坡在黄州词中表达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无疑体现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能给我们有益的

7、启示和精神的滋养。结语:“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王国维先生此段评论人品与诗品的关系,可谓精辟之至。因此,其能有自足千古之人格者,必定有所作为传之后世而留芳千古,这是“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道理。透过丰富多彩的词风让我们认识一个品行高尚,至情至性的苏轼并为之深深喜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