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历史变迁

北京城历史变迁

ID:41502783

大小:12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8-26

北京城历史变迁_第1页
北京城历史变迁_第2页
北京城历史变迁_第3页
北京城历史变迁_第4页
北京城历史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城历史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首师大外语学院俄语系2014年春季学期北京导游课论文职业生涯规划书张忻怡1132022018外院俄语13第13页共13页首师大外语学院俄语系2014年春季学期北京导游课论文北京城历史变迁1132022018首师大外院俄语张忻怡摘要本篇从北京导游课四个题目中挑选其一,概述北京城的历史变迁。主要从城址的角度出发,欲按时间顺序从先秦到明清讲述北京城的大致发展变化,将其连成一条线。通过查找资料,资源整合,并做删改,修改一些不当的用词等,形成这一篇论文。关键字蓟燕城址城墙绪论在北京导游课最后布置了四个题目:北京城历史变迁,北京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北京风味饮食的

2、形成与变化,复述北京导游课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北京导游课中,老师讲了四合院、科举制度、北京美食以及其他一些主题,其中就有我感兴趣的四合院和科举制度,原本我有意发挥自己来上课的优势,于是挑选了最后一个题目。然而,惭愧在上课时没有做笔记,难以做到复述的高要求,加上老师强调只有一次机会,于是就没敢冒这个险。在余下的几个题目中,我选择了北京城历史变迁,首先是因为这个题目地理感很强,让我有兴趣,再者,以变迁为主题的论文以时间线串连比较简洁明了,整理起来也比较容易。13第13页共13页首师大外语学院俄语系2014年春季学期北京导游课论文于是开始搜集相关资料,通过百度百科

3、,百度文库,浏览地理杂志,以及一些个人在网上发表的对比较城变迁的整理,截取自己需要的部分进行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北京城的变迁在秦至唐这一漫长的阶段基本没有详细的资料,比较多的是仅仅说北京在某个朝代处于什么地位、名称是什么。这一个问题有待考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阶段的相对空白。幸运的是,在翻看百度文库的过程中,找到唯一一个PPT对北京城的变迁基本上历朝历代都有涉及,有详有略,我对此进行挑选,并进行组合,这个PPT基本上是我写北京城变迁从秦至唐的唯一资料来源了。一、先秦时期商朝时期,如今的北京地区存在着两个自然生长的古国。蓟城建在永定河北岸一

4、块地势高燥的黄土台地上,又称“蓟丘”(今北京西客站东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董家林发现了大面积的燕国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器物。其中两件青铜礼器尤为引人注目。其内盖和内侧的铭文以“王曰:大保”开头,“令克侯于燕”等字样说明周初封召公奭为燕国君侯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燕都在今房山琉璃河附近。考古发掘的董家林古城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850米,南北宽约600米,城墙厚约4米,用土夯筑而成。城墙分主城墙、内附墙和护坡三部分。城垣外有沟池环绕,颇具规模。这便是当时燕国的都邑所在,迄今已逾3000多年。这也是已知北京史上最早的都邑,由此北京建城的年代被推

5、断为灭商之年的公元前1045年。13第13页共13页首师大外语学院俄语系2014年春季学期北京导游课论文而蓟城的具体位置,北魏(386-534年)时代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按这一说法,蓟城这个城市名称的由来,始于城内西北角的蓟丘,如同鲁国的曲阜,齐国的营丘一样,都是由于当地有一个显著的地理特点,即靠近一个突出地面的土丘而得名的。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的《蓟丘揽古》诗:“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生黄埃。”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时,蓟丘仍然可见。那么根据郦道元所说的

6、蓟丘的相对位置是可信的,并参照有关的文献记载,从地理方位及地理形势分析,蓟丘约在今北京广安门附近。现在白云观西墙外原有一处高丘,很可能就是古代蓟丘的遗址。北京解放初期,在高丘周围新开挖不久的土豪里,曾经发现一些战国时期的陶片,说明这一高丘的历史是很久的。1957年春夏之间,考古工作者曾有计划地发掘了这座土丘,发现了一段埋藏在地下的古城墙,和一些从汉代至隋唐间的遗址和遗物。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发觉并未能挖到当地文化层的最底部,因此没有找到早期城址的直接证据,但也没有发现充足的证据来否定这里不是古代蓟丘的故址。蓟丘位置最终确定,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来证实。“蓟”

7、这个名称,最早见于《礼记》中的《乐记》篇:“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势力之后,立即着手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的事实。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分布于此的燕和蓟被纳入周的版图,成为西周王朝的诸侯国。《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这里所说的北燕就是我们所说的燕国。东周时,永定河南面的燕国灭蓟,迁都于蓟城。《史记·13第13页共13页首师大外语学院俄语系2014年春季学期北京导游课论文周本纪·正义》载有:“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蓟微燕盛,乃并蓟居之,蓟名遂绝焉。”从此

8、以后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