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 2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 2

ID:41511177

大小:23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26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 2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 2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 2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 2_第4页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 2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点虚词归纳整理一、 而(一)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伏尸而哭《荆轲刺秦王》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今行而无信(《荆轲刺秦王》)锲而舍之(《劝学》)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师说》)4、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

2、译。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侣鱼虾而友糜鹿(《赤壁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5.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接着”“然后”或不译。图穷而匕首见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6.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出自《师说》)7、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刺秦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8、表目的或结果,译为用来、来、以致,或不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3、将军(出自《鸿门宴》)外连衡而斗诸侯(出自《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出自《过秦论》)(二)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二、之(一)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秦王购之金千斤(《荆轲刺秦王》)锲而舍之(《劝学》)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过秦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均之二策

4、(《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动词,往,到......去。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三)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1、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歌窈窕之章(《赤壁赋》)2、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行李之往来(《烛之武退秦师》)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3、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后置定语(可为补语)之间,可

5、译为"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鸡豚狗彘之畜(《寡人之于国也》)5、音节助词。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或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顷之未发(《荆轲刺秦王》)珍宝尽有之(《鸿门宴》)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 18三、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用作第三人称,“他、她、它(们)”,或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不思其反(《诗经两首

6、》)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武帝嘉其义《苏武传》2、活用作第二人称。相当于“你(的)”,“你们(的)”。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3、活用作第一人称。译"我的""我(自己)"。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4、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近指,这。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指示代词,这)距其院东五里(《游褒禅山记》,那个)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那些)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其一人夜亡(《苏武传》)(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

7、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吾其还也(出自《烛之武退秦师》)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其孰能讥之乎?(出自《游褒禅山记》)表反诘,难道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出自《师说》)表测度,大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出自《师说》)表感叹,真是(三)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四)句中语气助词,无意义。咥其笑矣(出自《诗经两首》)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离骚》) 四、乎(一)语气助词。1、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