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力因子

探索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力因子

ID:41525699

大小:231.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8-26

探索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力因子_第1页
探索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力因子_第2页
探索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力因子_第3页
探索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力因子_第4页
探索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力因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力因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索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的活力因子摘要:1.“错”→将错就错→错中求真;2.“问”→问中生疑→疑中寻真;3.“变”→变中不变→变中探真;4.“动”→动中感觉→觉中悟真;本文从四个方面以实例阐述了学生自身的课堂学习行为是使物理课堂充满生命力的宝贵源泉。关键词:活力因子;错中求真;疑中悟真;动中探真;变中探真。学生自身的课堂学习行为是使课堂生命力的宝贵源泉——活力因子。新课程改革极大程度地解放了学生的学习观念、释放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由“一言堂”转向了“互动式”和“探究式”。那么,如何站在教学主体——学生的角度上来认识并探求物理课堂的活力因子,使物理课堂充

2、满鲜活的生命力呢?以下是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得到的几点思考、探索和体会。1.活力因子:“错”将错就错错中求真教学反馈中学生各种各样的的回答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给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而正是这种个体差异蕴藏着巨大的财富。能给出精彩准确答案的学生老师当然喜欢,而对于那些答错的、答偏的、甚至不会答的学生要么不屑地说声“坐下”,要么回敬一句“你怎么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呢?”,甚至可能会让学生站着听,……。其实,正是这些学生的各种内涵和外延不同的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可以给教学提供最具体的、最鲜活的反思、感悟和加深的机会。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对知

3、识进一步强化巩固;然而不完美、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答案,从反方向作用于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和思维,则会使他们对疑难的知识获得更深刻、更完整、更理性的认识。  例1:[02年全国高考·26·20分]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g=10m/s2)例2 质量为M的小车,以速度v0在光滑水平地面前进,上面站着一个质量为m

4、的人,问:当人以相对车的速度u向后水平跳出后,车速度为多大?错解一:设人跳出后的瞬间车速为v,则其动量为M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m)v0=Mv【错解原因】:动量守恒的对象应为车和人的系统,而错解一中把人跳离车后的动量丢掉了,即以系统的一部分(车)来代替系统(车和人)。(动量守恒的系统性)错解二:设人跳出后的车速为v,车的动量为Mv,人的动量为m(u+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m)v0=Mv+m(u+v)【错解原因】:是没有考虑到,人跳离车前后动量方向的变化。而是简单地采用了算术和忽略了动量的矢量性。(动量的矢量性)错解三:设车的前进方向为正方向,

5、人在跳出车后,车的动量为Mv,人的动量为-mu,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m)v0=Mv-mu【错解原因】错误在于参考系发生变化了。人跳离前人与车的动量是相对地的。人跳离车后车的动量(Mv)也是相对地的,而人跳离车后人的动量(mu)却是相对于车而言的,所以答案不对。(动量的相对性)错解四:设车的前进方向为正方向,则人跳出车后小车的动量Mv,人的动量为-m(u-v0),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m)v0=Mv-m(u-v0)【错解原因】 错误在于对速度的瞬时性的分析。v0是人未跳离车之前系统(M+m)的速度,-m(u-v0)就不能代表人跳离车后瞬间人的动量。(动

6、量的同时性)【分析解答】 选地面为参照系,以小车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m)v0=Mv-m(u-v)【评析】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应注意几个方面。(1)系统性,动量守恒定律是对一个物体系统而言的,具有系统的整体性,而不能对系统的一个部分,如本题错解一。(2)矢量性,动量守恒是指系统内部各部分动量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在解题时必须运用矢量法则来计算而不能用算术方法,如本题错解二。(3)相对性,动量守恒定律中系统在作用前后的动量都应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考系而言。如系统的各部分所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动量守恒不成立。如本题错解三。(4)同时性,一般来说

7、,系统内的各部分在不同时刻具有不同的动量,系统在某一时刻的动量,应该是此时刻系统内各部分的瞬时动量的矢量和。这样从头到尾,学生可能在不断地出“错”,每“错”一次他们就会在对知识咀嚼、消化、吸收一次。重要的是老师始终对学生的评价隐“错”不说,如此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为学生学习思考提供了广阔的、宽松的空间。2.活力因子:“问”问中生疑疑中悟真学生的思想往往是淳朴而不够成熟的,他们难免提出一些认识狭隘、偏激或是理解上有偏颇、有误差的问题。抓住这些问题因势利导,“问则疑”、“疑则思”、“思则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科学、引向成熟,在思想的碰撞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8、,从而激发出教学内在的活力。例3.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