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ppt序言总论

中药学ppt序言总论

ID:4153047

大小:734.01 KB

页数:160页

时间:2017-11-29

中药学ppt序言总论_第1页
中药学ppt序言总论_第2页
中药学ppt序言总论_第3页
中药学ppt序言总论_第4页
中药学ppt序言总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ppt序言总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学主讲教师:中医临床学院罗家发529868512@qq.com《中药学》的性质合理的名称——临床中药学研究的重点——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中药。1、中药的疗效;2、中药的毒副作用。重点:“药性理论”、“功效”、“主治”。未来中药学的任务是探索人、药以及人药关系三方面的复杂性。我们现在正处在世界药学史的第三次浪潮中,现代医学的治疗战略正在从对抗疗法转向调节对策,而后者恰是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所在。        当代的药物有三大特点:专属性更强,更接近病灶,更多地采用天然物质作为药物。这里描绘的是西药的未来,与前述未来中药学三项基本特征的方向、目标全然

2、不同。毫无疑问,中药学要尽可能采用分子药物的成就来丰富自己,但是如果以分子药物的途径来代替或掩盖中药学发展道路,那就没有中药学的未来可言。总论学习方法紧密联系中医学知识。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多看目录、弄懂中药术语、联系(中医理论,药物间的区别)记忆。绪言概念:1、中药2、中药学中药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达12807种。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物质。——国药植物:花、叶、子、根、皮、茎。动物矿物中药与草药的关系中药:前人应用较多

3、天然药材,药店出售,历代文献中有记载。草药:流传于民间,一般药店没有出售,文献中没记载。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根本的区别在于: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后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天然药物无中医药理论指导,不需要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用药。中药学中药学是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学习要求】掌握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

4、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六本主要本草著作(一)《神农本草经》(二)《本草经集注》(三)《新修本草》(四)《证类本草》(五)《本草纲目》(六)《本草纲目拾遗》《神农本草经》(一)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时间:大约为东汉末年,不晚于公元200年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分为:上品(120种):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中品(120种):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下品(125种):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神农本草经》主要贡献:一.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劳动人民

5、用药经验;二.为中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被奉为四大经典之一。许多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编写体例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阐述了中药基本理论;四.指导了临床用药。缺点:1,分类不科学;2,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神农本草经集注》作者:梁,陶弘景载药730种(多属南方用药)特点:1.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2.首创诸病通用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载药844种。成书时间及作者:成书于公元659年,由苏敬、李勣等主持编纂。特点:图文并茂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2、我国第一部药典,

6、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082年。宋,唐慎微载药数1558种。特点:图文并重,方药兼收1、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2、流传最早的综合性本草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实用文献价值。此外,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本草纲目》“博而不繁,详而有要”,“东方百科全书”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578年。明,李时珍著。载药数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最突出特点:分正误(纠正前人错误),有发明(前人没使用的方法)1、总

7、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是一部伟大医学著作;《本草纲目》2、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自然属性,生态条件);3、批判继承了前人的共识,明确许多药物的真正疗效;4、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伟大奉献。《本草纲目拾遗》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765年。清,赵学敏著。载药921种,新增716种。特点:扩充药源,补其不足清代最有价值的本草著作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神农本草经》指出:“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

8、新,并各有法。”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也是中药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