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改善民生

关注改善民生

ID:41538805

大小:5.65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8-27

关注改善民生_第1页
关注改善民生_第2页
关注改善民生_第3页
关注改善民生_第4页
关注改善民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改善民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二课:关注改善民生民生“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老百姓的生活来源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

2、概念范围太大。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由于不易操作和把握,反倒容易冲淡人们对于直接、切身、具体、真正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使民生问题难以同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

3、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比如,如今社会上流行的说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就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改善民生重要意义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从责任角度看,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改善民生现实价值第一,有利于缩小贫富

4、差距。第二,有利于激发新一轮生产力大发展。第三,有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中某些对抗性因素。2011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改善民生的举措有哪些?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2、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3、改革收入分配制度4、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5、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6、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十二五”已经到来,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是什么?调查显示,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社会保障”,占85.2%;第二位是“物价上涨”,占75.4%;第三位是“社会治安”,占3

5、6.2%;其他依次为“就业问题”、“分配不公”、“住房”、“腐败”、“子女入托、就学”、“食品安全”和“看病难、看病贵”等等,由此看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社保体系建设,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是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民生问题要改善民生问题,就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重点: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6、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分配是民生之源“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

7、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社保是民生之依“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稳定是民生之盾“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

8、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构建和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