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远寺的呼声

兴远寺的呼声

ID:41539003

大小:12.13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8-27

兴远寺的呼声_第1页
兴远寺的呼声_第2页
兴远寺的呼声_第3页
兴远寺的呼声_第4页
兴远寺的呼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兴远寺的呼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兴远寺的呼声小组成员:苏晓文201007416陈佳龙201007408张晓龙201007415魏玮201001436指导老师:侯秋凤一、兴远寺的历史背景:兴远寺位于七里河区孙家台71号。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重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兴远寺是兰州市目前修建时代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在藏传佛教的传播和藏汉文化的交流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该寺又有“班禅行宫”之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据传说兴远寺是甘南黄正清所建,是嘉木祥活佛在兰州代表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寺内曾有一老僧坐化,引得附近佛教徒顶礼朝拜;传说十世班禅曾二度光临此寺,据推算,第一次当在建国前四十

2、年代末,第二次是建国後的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八年间。:兴远寺的发展及变化该寺已历经数百年,形成了特有的人文环境,一旦异地保护,极可能消失。原址保护兴远寺,既可在孙家台小区外侧、雷坛河西形成一个古建筑风景点,还可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天观相呼应,这样会更好地彰显这一小区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破落的老寺记载着沧桑的历史二、场地环境分析:从雷坛河旁的兰阿公路远望兴远寺,但见寺院坐落於石垒之上,杂於民房之间,墙皮脱落,瓦篱残败。滚滚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兰州,连绵不断的两山耸立南北,形成狭长的串珠状盆地。在这种独特的地貌条件下,经过沧桑变迁,便形成了兰州民居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四合院和悬楼两种,它与自

3、然环境和谐、融洽,反映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三、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对兴远寺的影响:历史的沉淀带给人在相同社会条件之下相仿佛的心理折射,这种影响演变缓慢,在和社会规范文化互动的过程中,这种心理结构同样影响到了建筑之中。在兴远寺中,我们同样看到了这种院落的形式,四合院的围合结构使得寺庙的环境相对独立,形成了自己的小空间,使得寺院在历经400多年的风雨后依然独立于周围的汉族建筑与居民高层住宅。使得其建筑特色完好的保存下来,这种内向性的心理结构是兴远寺得以保存并具有自生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三、社会反响,文化:兴远寺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其结构选择抬梁式,符合北方的气候,使得开间灵活多样

4、,普拍枋及梁上和阑板上的彩绘依然依稀可见。冲三翘四的形式和精美的镂空木窗木门无一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深厚的建造功底。这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浓缩与体现。中庸,即在对立的两种选择中妥善把握,反对固执一端;由此可见,中国建筑依靠规范文化,依靠社会文化心理结构所产生的同构机制,在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段内为中国建筑发展的路径从宏观上做限定。使得建筑在破坏后又重新建造的可能性。现在,兴远寺由于保护力度不完善,被当做民居来使用,由于无电,居民使用柴和蜡满足饮食及照明的需求,由此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在建筑保护中,即便有恢复重建的可能性,但是在历经400多年之后,我们想要对其重建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的,而且具有很多的

5、未知性困难,因此,建议相关单位能好好保护着一股建筑,为兰州这一历史上的金城留下宝贵财富!保护:五、兴远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1.夯土墙的应用:虽然夯土墙在外表看起来厚重,没有光泽,但是夯土墙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适合居住,冬暖夏凉。建造时,就地取材,既经济又环保,是理想的建筑材料。2.庭院式的房间布局:兴远寺本身是一个四合院的形式,四周房间围合成一个内向型的私密空间,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城市的高速发展,让人们住在高层的水泥盒子里面,人们失去了互相交流的空间,我们在要把这种四合院形式的交流空间应用到设计中,让人们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这将是中国建筑的一大发展趋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