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导学案

ID:41543299

大小:53.47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8-27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鱼我所欲也》导学案精彩开篇词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义与利面前,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白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正确选择呢?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

2、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仃)不为(wQi)苟得也■(2

3、)为(wei)宫室之美为(wei)之••(3)使人之所恶(wu)莫甚于死者■(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d)■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1)通假字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蹴尔而与之:给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贝IJ: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

4、,连接句子,那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去卩。为:故不为苟得也:W0i,动词,做。为宫室Z美:gi,介词,为了、对,向。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由是:由是感激:因此。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故不为苟得也:苟比。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収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人皆有之:代词。宫室Z美:的。2.翻译下列句子。(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4)此Z谓失其本心。【交流点拨】(1)釆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釆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2)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傣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Z心。3.朗读指导。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三、自学指导(二)一一合作与

6、探究(-)读通文意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屮提出来。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二)整体感知1.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儿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交流点拨】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吋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先从正面来讲

7、,又从反面來申述。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Z,贤者能勿丧耳”)其实人人都有向善Z心,“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1.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先举正面事例,再举反面事例,告诉人们“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四、拓展延伸1.嗟来之食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來。黔敖左奉食,右执饮,FI:“嗟,來食!”扬其目而视之,F1:“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2.美味“鱼”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古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