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

ID:41543526

大小:200.3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8-27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_第1页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_第2页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_第3页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_第4页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01.(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彖,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世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犬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賄,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屮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02

3、.(2018年新课标I卷文综历史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

4、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屮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屮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03.(2018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5、。”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

6、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噺发展环合,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屮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屮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

7、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0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

8、】D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B选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道;C选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05.(浙江省余姚屮学2018届高三选考科目模拟卷(一)历史)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