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试题(小条版)

中医试题(小条版)

ID:41549910

大小:69.8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7

中医试题(小条版)_第1页
中医试题(小条版)_第2页
中医试题(小条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试题(小条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第一章1・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丁•战国至两汉时期。2.《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其中《黄帝内经》和《难经》兇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朵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3.《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5•宋金元时期,医学流派纷呈.百家争鸣。6•“金元四大家”为刘完索一寒凉派.张从正一攻下派,李杲一补土派.朱

2、震亨一滋阴派。7•明朝赵献可.张介宾—命门学说,李忠梓一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吴有性一戾气说。&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9•整体观念:人定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彫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环境的统一的思想,称10•辨证论治:包括辩证与论治两方面'辩”有审辨、辨别等意思。“证”为凭证、证据,是医生识病用药的依据,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辩证:将收集到有关疾病的所冇资料,在中医理论的

3、指导下综合分析,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得过程。论治乂称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阴阳1•阴阳:是対口然界相关爭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屈性的总概括。2•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対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3•阴阳的属性划分,是指在一定的相关爭物或现象的范畴Z内的划分。4•五行

4、: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与Z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5•五行之间的关系:①五行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五行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又称相胜。③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④相乘、相侮:是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的相克变化,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藏象1•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五脏即为心肝脾肺肾,六腑为胆、职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Z腑为脑、册、骨、脉

5、、胆、女子胞。2•五脏为实质性脏器,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为中空管腔性脏器,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简答五脏生理功能和系统连属1•心:生理功能①心主血脉②心主神志;系统连属①心在志为喜②心在体合脉.其华在而③心在窍为舌④心在液为汗。2•肺:生理①肺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和肃降③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连属:①肺在志为悲忧②肺在液为涕③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④肺在窍为3.W:生理①脾主运化②脾气主升③隗主统血;系统①任体合肌肉,主四肢②在志为思③在液为涎④在窍为口,其华在唇。4•肝:生

6、理①肝主疏泄②肝藏血;系统①肝在总为怒②肝在液为泪③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5•肾:生理①肾藏桔•②肾主水③肾主纳气;系统①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③肾主骨生陆其华在发④育开窍于耳和二阴。概念1•四诊: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2•盗汗:指入睡后出汗,健來即止的表现。3•同病异治:指同-•种疾病,dr于病悄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休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4•界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

7、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侯,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治疗。5•卫气: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因其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病因1•常见致病因素有:外感致病因素、内伤致病因素和其他致病因素。2•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3•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4•寒邪的致病特点: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Q寒性凝滞3寒主收引©寒性淸澈5•暑邪的特点:①料为阳邪,其性炎热②容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③拾多夹湿6•

8、湿邪的特点: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袍浊③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7•痈气:即疫病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惜志活动,定人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七种不同悄志反应。9•瘀血致病特点:①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其②肿块,外伤局部见青紫肿胀③出血.血色紫暗或血块④望诊,久遇见血色拔黑、肌肤I卩错、唇甲靑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望诊1•望色:0)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赤色:主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