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简介与操作方法

刮痧疗法简介与操作方法

ID:4155243

大小:12.08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7-11-29

刮痧疗法简介与操作方法_第1页
刮痧疗法简介与操作方法_第2页
刮痧疗法简介与操作方法_第3页
刮痧疗法简介与操作方法_第4页
刮痧疗法简介与操作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刮痧疗法简介与操作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刮痧疗法丽水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刮痧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用特制的器具,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出现皮肤潮红,或红色粟粒状,或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泡等出痧变化,达到活血透痧、防治疾病等的一种外治法。刮痧疗法简、便、廉、验、速和易学、安全、有效,容易走进社区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作为中医非药物疗法具有很好的推广实用价值。前言刮痧疗法是中医特色的非药物外治技术,是中医临床(针灸、按摩、刮痧、拔罐)四大特色技能之一,是医保和公费医疗确认的诊疗项目,是社区中医临床适宜推广技术项目、乡村医生中医技能要求掌

2、握的项目。1、藏象学说:“有诸于内,必形之于外”。2、经络学说:《灵枢·本脏篇》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3、皮部理论:《素问·皮部论》:“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人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入经脉,经脉满则入合于脏腑也。”3、生物全息理论:全息诊疗方法一、理论基础一,是指痧症:夏秋两季,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或疫疠之秽浊出现的一些病症。如按证候属性可分为热痧、寒痧、阴痧、阳痧等,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暑痧、瘟痧、绞肠痧等。二指麻疹,也即麻疹的别称。三指痧象,现代中医学所说的“痧”,就是指所谓痧象。痧象是经

3、刮拭治疗后,在相应部位皮肤上所出现的充血性改变,如红色粟粒状、片状潮红,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泡等。“痧”的基本含义痧象是通过刮拭人体以后,在皮肤上出现的皮下充血和出血改变。其颜色形态为红色栗粒状、丘疹样、大片状潮红高起、紫红色或红色血斑、血包或血管浮起成串的。刮痧后,潜伏病源自动呈现。病在哪里,是轻是重,通过痧的颜色、形态及所在部位,一目了然。同时,根据痧象消失时间的快慢可判断疾病的转归。第二次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排毒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整脏腑经络功能消除疲劳、减肥、养颜养容机理1

4、、内科疾患(1)呼吸系统疾病:风寒、风热和暑湿感冒(2)内分泌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3)消化系统疾病:胃脘痛、慢性乙肝、肝硬化腹水、急性胃痉挛(4)泌尿系统疾病:肾绞痛、慢性前列腺炎(5)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强直性脊柱炎(6)精神疾病:顽固性失眠、神经衰弱(7)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呃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适宜病种2、外科疾患(1)腰椎间盘突出症(2)落枕(3)急性腰扭伤(4)肩周炎(5)颈椎病(6)肩背肌筋膜(7)肱骨外上髁炎(8)骨质增生(9)软组织损伤3、妇科疾患(1)乳

5、腺增生(2)原发性痛经4、儿科疾患(1)小儿支气管肺炎(2)小儿遗尿(3)小儿脑瘫5、其他(1)中暑(2)带状疱疹(3)痤疮(4)黄褐斑、蝴蝶斑(5)慢性疲劳综合征(6)肥胖内外妇儿等科近400种病症阳:病在表、腑、属实证、热证;阴:病在里、脏、属虚证、寒证。表:病在经脉、皮肉-浅刮里:病在脏腑、筋骨-深刮寒证、虚证: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热证、实证:泻法二、刮痧治疗的原则:补法:作用浅、速度慢的轻刺激,对皮肤细胞、肌肉有兴奋作用;泻法:作用深、速度快的重刺激,对皮肤细胞、肌肉有抑制作用;平补平泻法:介于二者之间。(一

6、)、询问病情—确定是否属于刮痧适应证,有无禁忌情况;—确定刮拭的部位(经络与腧穴);—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胖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所取经络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选用补刮、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三、操作方法(二)、用物准备1、刮痧板(水牛角刮痧板:操作中不会产生静电和毒副作用。水牛角药性味辛咸寒可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止痛定惊作用。)2、介质:润滑剂(刮痧油、植物油或清水)3、其它:纱布、弯盘等。刮痧板刮痧介质1、刮痧:使用刮痧器具沾上介质,刮一定部位,使皮肤局部充血发红,甚至呈现

7、暗紫点。2、撮痧法:用手指抓、扯、揪、夹、挤、拍等。3、挑痧、放痧:施术者用某种方法使皮肤充血呈紫红斑点时,在斑点上用针挑痧点出血。常用刮痧方法刮痧常用手法边刮法按揉法旋转刮法双刮法2、选择舒适的体位,暴露并清洁刮痧的皮肤,涂介质;亦可隔衣或纱布刮痧,起保健作用;3、刮板与皮肤保持45度左右,利用腕力和臂力,用力均匀适中,由轻渐重,顺一个方向进行刮拭,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刮完一个部位再刮另一处。4、刮拭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面部、胸部从内向外刮拭。5、刮痧顺序:按头部、颈部、背部(胸椎部、腰

8、椎部、骶椎部)、胸部、腹部、上肢(内侧、外侧)、下肢(内侧、外侧)的顺序进行刮拭。6、以出痧或能耐受为度,每个部位(经络腧穴)刮痧时间适合3-5分钟,每次刮痧20-25分钟,如用补法时间可稍延长。7、刮背部时,应在脊柱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对称地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厘米7、刮痧后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痧斑3-6天会逐渐消失。用干净手纸或毛巾将刮拭部位介质拭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