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教案

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教案

ID:41553658

大小:108.9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27

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教案_第1页
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教案_第2页
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教案_第3页
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教案_第4页
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孔子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影响。2.能够归纳出“是、疾、止、见、过”五个词语的义项;了解两个句式:“无乃……与”“何以……为”。3.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教学难点孔子鼓吹礼治,主张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咅机、投影胶片、教学磁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析孔子生平及其政治主张,熟读课文。[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历史散文不同,先秦诸子散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

2、前活跃的时期,诞生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了多种流派,这些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各抒己见,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先秦诸子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一一《论语》中的一篇《季氏将伐颛臾》。二、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投影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3、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7学曲高电网三、简介背景《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

4、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氏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四、熟读课文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朗读条件好的教师范读。(一遍)①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没听清读音的字画出来。②进一步明确读音。2.教师出示投影,以此检查读音常握情况。投影下列加点字的读

5、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颛臾(zhudnxu)社稷(ji)之臣B颛臾(chuanyu)社稷(sd)之臣C颛臾(zhuanyu)社稷(ji)之臣D颛臾(刁hudnyu)社稷(sU)之臣虎兒(si)出于W(xi)则将焉用彼相(Xiang)矣虎兇(shi)出于扌甲(xia)则将焉用彼相(xiang)矣虎兇(si)出于柯(xid)则将焉用彼相(xiang)矣虎兇(shi)出于W(jia)则将焉用彼相(xiang)矣3.叫2〜3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如发现读音错误问题及时纠正。4.分组朗读5.全班齐读。[來源:高[考・

6、・・试<题・・・库]6.要求学牛各自结合课文注释朗读,大致疏通文意。(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自己结合注释读课文吋遇到的问题向本组同学提问,学生自行解决)7.学生再次齐读课文。五、布置作业才学忧1S老网;耶觀课文。★第二课时[來源:学7优5高0考g网kGkStK][教学要点]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并进行朗读提示[教学步骤]一、教师检查熟读课文情况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2.采用分段进行法,检查学生结合注释能大致疏通文意的情况,一学生读一遍,另一学生翻译一遍,其他同学补充纠正。二、指导学生

7、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分段进行,教师可稍作朗读提示)“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提问: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用序号把理由标出來。明确: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一次对话。他责怪冉有:“求!无乃尔是过与?”理由是:“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也就是说,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反对①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8、不可伐义正词严讨伐②颛臾在鲁国境内不必伐不容置辩理由③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z臣无劝伐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由以上分析,我们读这一段时注意“季氏将伐颛臾”是陈述语气,应读得平稳一些,后面一定要把孔子责怪再有的语气和反对讨伐的鲜明态度读出来。重读“求!无乃尔是过与?”中的“求”“过”,下文三条理由读时应高昂、急促些,尤其要加重“何以伐为”的反问语气。教师放木段录音。学生若干名朗读并背诵。全班同学背第一段。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対此事有责任。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