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2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ID:41564706

大小:55.1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7

2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_第1页
2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_第2页
2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2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热起来了》是五年级第二单元的开篇课,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确衣服是不能够自己产生热的。我认为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作为五年级学生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口常生活经验,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用书也明确提出本课的一个以往不曾进行指导的环节,即:思维论证。授课后进行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一、创设了“蓝猫”这一被学生广为熟知,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彖。让蓝猫贯穿于整洁课,增加童趣,活跃课堂,融洽师生关系。二、增加思维论证环节。以往科学课中也时常遇到一些类似的实验课,在教学时仅仅是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想

2、或猜测,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让蓝猫说出“衣服能自己产生热”这样不真实的结论。再让学生对此说法进行反驳。在学生举例进行反驳的过程中,其实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完成思维的论证,他们能从事物的另一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对学生思维训练角度来说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三、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是本课值得深究的一个亮点。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实验时所需要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做是为了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依据,同时又不限制学生所采取了办法。学生经过讨论设计,介绍方案,互评修改,在反复交流、质疑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实验方案,使方案变

3、得切实可行具有说服力。四、通过为蓝猫解决如何在冰箱坏了的情况下保存雪糕,给予一个良好的启示,让学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出发,探究生活中的科学、讨论与探究生活问题,并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离开教室,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本课也有几个不足:1•当学生通过实验对自己的实验假设进行验证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达,以通过大量事实来说明道理,不能急于求成。2.学生的思维活跃想岀了许多老师没有想到的方法,教师要充分肯定这部分同学并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才更有说服力。第

4、二单元热4.空气的热胀冷缩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发现有两个环节考虑不周。1•三个提示的出现时机。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时,我设计了三个提示。学生在交流设计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提示的问题。但是回答的质量不够高,深度也不够。反之,如果把这一环节调整到设计实验之前,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讨论一下,形成统一的意见,那么学生的回答会更到位。2.建模解释环节。在建立模型解释空气热胀冷缩原因这一环节,我借助于视频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让学生在看完视频后讨论看到的现象:即运动越快,微粒之间的距离越大,体积就越大;运动越慢,微粒之间

5、的距离越小,体积就越小。再把看到的现象迁移,用来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然而这部分内容太抽象,学生仍然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如果把教材上提供的文字解释资料复印给学生,把资料和录象结合起来,那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清晰。当然在课堂中还有许多地方不够理想,恳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第二单元热5•金属热胀冷缩吗木课是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研究金属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前面学生认识了水、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固体是否会象液体的水、气体的空气那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这课选择

6、让学牛开展这一观察研究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根据木年级学牛实际情况和实验室器材配备及安全原则,我选择这两个试验为演示试验,并适当小范围让学牛参与的教学设计。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试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认识,我修改了教参教学设计要求,在前面两个演示试验后进行一个分组试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由于空气热胀冷缩现象比较明显,试验的效果会更好些。课程时间调整后一节科学课的时间只有30分钟,要在30分钟完成教学,需要

7、把握好试验的过程和时间要求。因此,上这课前,我首先在实验室进行这两个试验的验证操作,通过自己的试验,发现让铜球加热穿过铜环这个试验至少需要给铜球加热4分钟才能打到试验效果,给钢条加热至少需要5分钟才有明显的试验效果。因此我把教学环节的时间控制为两部分,前两个演示试验控制在15分钟内,后面12分钟时间保证学生的分组试验,最后三分钟确定为小组交流汇报及总结时间。这样确立了时间的分配,在教学中本课比较紧凑,试验环节紧紧相扣,让学牛既有得观察、思考,还能满腔热情的参与到分组试验中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对绝大多数物体都

8、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认识,锻炼了动手试验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小组合作的能力。本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和实验室的实际来设计教学环节和方法起到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当然更希望的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配置,让每一个试验都能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这样的试验教学才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