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说唱童谣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说唱童谣

ID:41573617

大小:58.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8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说唱童谣_第1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说唱童谣_第2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说唱童谣_第3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说唱童谣_第4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说唱童谣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说唱童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童谣诵读《拉大锯》、欣赏歌曲《天黑黑》学唱:《牧童》。二、教学目标;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天黑黑》,并能用声势进行简单的即性伴奏。三、教学重点:通过音乐游戏,学生能准确的感受音乐屮音的长短变化。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反应能力。五、教学准备:道具、配套课件与课本、配套磁带。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景导入童谣诵读《拉人锯》:教师范读。用ga>zi声势伴奏;用ta、ta-8按节奏朗读。也可以请同学在座位上模仿拉大锯的动作。自主解疑指导交流欣赏歌曲《天黑照》:介绍歌曲创作背景。了解本曲是台湾歌

2、曲,女声独唱。也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来体会。重点析疑评价激励学唱:《牧童》。1、欣赏牧童放牧的图片或影片。2、本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3、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本曲。4、复习四四拍强弱规律。O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练习节奏:XXXX—IIXXXXX—II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本曲。同学们边打拍边唱。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同时用呦、罗罗和伊呦、罗罗朗读节奏。巩固矫正拓展提高律动:《牧童》。教师示范基木动作••、a、O学生分组表演可以请部分同学伴演云、草、石块等道具。可以播放一段强弱变化较明显的乐曲试试学生们的反应。板书设计重点节奏:XXXX—I

3、I和XXXXX—II教学后记本单兀的具体设计层次:充分感受打击乐的音色,尝试用其奏出简单的节奏组合,然后再用生活中的材料去制作,最后综合性的用乐器去表现生活中“趣事”。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听:《捏面人》动:《捏面人》。二、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中国民间文化“捏面人”,为祖国拥有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感到自豪。三、教学重点:能根据曲中的形象自然的融入表演。四、教学难点;能根据指定节奏自己创编歌词。五、教学准备:配套课件与课本、图片、打击乐器、制乐器的废旧物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景导入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面人们供学生欣赏。分

4、别指出老师示范而人的名称和出处。也可现场捏制而人。自主解疑指导交流放《西游记》插曲。请各别同学受持面人随音乐表演自己带表的人物。可以请同学们选几样乐器奏一奏。重点析疑评价激励听:《捏面人》放曲,介绍本曲的情绪、演唱形式和创作背景。出示伴奏谱:问:“你说是啥就是啥”这句话出现了几次?出示第四段歌词,请同学们随音乐念一念。知道本曲是女声独唱,并随咅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分组讨论,能看出几段就出现了几次。分别用拍手和“脸部”为此句伴奏。可以分组念,也可以全班一起念,也可请各别同学单独表演。可以先将第四段的节奏提出來先练习一下。巩固矫正拓展提高我的编创:《

5、捏面人》教师先示范一个创编句。学生自己创编几个。可用响板和碰铃为创曲伴奏。板书设计节奏:XXX1XXXX

6、XXX1X—1教学后记本单元围绕“乐器都是人创造的”这一主题,激发小朋友用乐器走进音乐世界去模仿、去探索的兴趣,在尝试创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第六单元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念童谣《颠倒歌》。唱:《牧童谣》。二、教学目标;熟练掌握titi、ta和ta—a的用法及念法。三、教学重点: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它们产生兴趣。四、教学难点;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五、教学准备:配套课件与课本、图片、小黑板。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

7、动二次设计激趣设疑情景导入放曲《牧童谣》:问:本曲和《牧童》的相同点和区别是什么?讨论:两曲都是四四拍,情绪略显不同,一是高兴的,一是抒情的。可请一位学生唱《牧童》,老师唱《牧童谣》加以比较。自主解疑指导交流问:谁能找出曲中节奏相同的句子?讨论:分别是第一、第二、第四句。请同学用“那斯那斯嗨”朗读此节奏。重点析疑评价激励唱:《牧童谣》。介绍ti的念法与时值。并将其与ta和ta一a相比较。介绍本曲是湖北名歌,四四拍。用整体听唱法教唱本曲。练习:XXXXX—1titititita—assss1ssssmmmmmr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也可将同学分成两部

8、分,部分念词,部分念衬词。可以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问,一部分答。也可请一位同学问,其余同学答,还可选用碰铃、沙球做伴奏。巩固矫正拓展提高念童谣《颠倒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用ti、ta朗读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并在方块处编一句颠倒的词可以用响板位其伴奏板书设计节奏:XXXXX—1titititita—assss1ssssmmmmmr教学后记“能用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用打击乐器或自寻声源探索声音”,这是《音乐课程标准》在“创造”领域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在“唱、听、动”的安排上,以“动”为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