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ID:41578590

大小:64.6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28

《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_第4页
《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作者:卢吉增作者简介:卢吉增,首都师范大学附屈中学(100048)。原文出处:《中学语文教学》(京)2018年第20184期第20-24页内容提要:《论语》文言语录体思想短章的特点,使得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基于文本阅读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差异性,进行《论语》单章学习、整本书阅读和专题学习,恰当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准确深入、开放多元的学习方式,切实提升《论语》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理解与认同。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8期关键词:精深多元/整

2、本书阅读/专题学习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国人而言,《论语》的意义非同一般。柳诒徵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1]确实,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正处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中点,是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开拓者。因此,集孔子思想之大成的《论语》,至今依然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论语》应是国人的标配。但是,因为《论语》的经典性、深刻性,加上其年代久远以及语言意义的变化,我们学习起来可能困难重重,甚至还会产生不

3、少误解。另外,《论语》对相关内容的论述并不集中,而是散布在不同篇章里。即使论述的是同一内容,但其论述视角与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精准把握《论语》的要义精神,全面而系统地把握孔子思想,需要将散布于不同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探究,这就必然要对《论语》进行整体观照,进行整本书阅读,否则不免有断章取义之嫌。下面,就《论语》整本书阅读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恳请方家指正。一、单章学习:整本书阅读的基础,力求准确深入基于《论语》的短章性特点,《论语》整本书阅读必须以单章学习为基础,如果单章理解是浮浅或错误的,那么整本书阅读的意

4、义也就无从谈起。单章学习力求准确深入,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注意:(-)知人论世,还原情境《论语》是语录体,准确理解内容还需尽量还原人物说话或对话的背景乃至情境。知人论世,了解说话者的语气神态,否则容易造成语意误判。还原情境,除了借助文献资料外,还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地想象判断。将《论语》学习生活化、情境化,打通《论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学会辨别《论语》的言论内容。某些言论或叙述当时一种客观情况,或说出一种感悟与道理。特别是述说社会某种不良情况的时候,我们切不可把对现象的描述当成孔子提倡的观点。否则聚讼太多,对孔子误

5、解就太深了。例如《八俏篇第三》〃子日:’事君以礼,人以为谄也这是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现象的描述。臣子不再〃事君以礼"几乎成为常态,反倒〃事君以礼〃被当作别有目的的谄媚。孔子对这种现象表达出强烈的不满并予以批评。我们似乎看到了说这句话时孔子那生气、牢骚又无奈的情形,切不可理解成孔子在提倡"不事君〃的观点。(二)融入逻辑,联系生活《论语》是格言体的思想短章,少有原因解释和分析论证。若要准确理解其内容要义,还需融入逻辑支持与生活常理印证,弄清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生活针对性,让《论语》学习真正走向深入。《八俏篇第三》:〃子贡欲去告朔

6、之饯羊,子日:’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杨伯峻先生的翻译和注释是这样的:"子贡要把鲁国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而不用。孑L子道:’赐呀,你可惜那只羊,我可惜那种礼。‘"[2]”,告朔饯羊,,古代的一种制度。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接受了这一历书,藏于祖庙。每逢初一,便杀一只活羊祭于庙,然后回到朝廷听政。这祭庙叫做’告朔’,听政叫做视朔’。到子贡的时候,每月初一,鲁君不但不亲临祖庙,而且也不听政,只是杀一只活羊’虚应故事’罢了。所以子贡认为不必留此形式,不如干脆连羊也不杀。孑子却认为尽管这是残存

7、的形式,也比什么也不留好。"[引如果学生学到这个程度应该不错了,但是这样的学习没有和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没有针对结论的逻辑支持和分析,学生只停留在了解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层面,还没有认识到孔子〃我爱其礼〃这句话的深意。课标明确要求:"通过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4]没有深刻的理解就很难产生由衷的热爱,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论语》学习和生活建立联系,并为孑厅〃我爱其礼"融入生活的事理逻辑支

8、持。教师可以设计两个问题:一是生活中形式或仪式有没有意义;二是孔子为什么要保留这个祭祀杀羊的形式。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我们借用鲍鹏山先生的解读:〃很多时候,保留一个形式,哪怕它是空壳的,对人也还是一种约束,一种提醒,一种召唤或者一种压力,也还存在一种象征的意义,它提示我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