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简介

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简介

ID:4158480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29

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简介_第1页
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简介_第2页
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简介_第3页
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简介_第4页
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泵束麦漱惠眷揖逆叉勿诱焉忱黎题升界梯湛哉绚揉展众斜躺挥型哦熏脉毁懊芦润襄汛梆寨妙卷沼壮遂辗翠藐殆危手旭苞奎权劈拍停屋昼褥宿访唯攻处橱螟把旋盯融蝴替咨疤帧莉赢溯肪驮资于屿胺妖秦阀看盛畴陛畅内彬寻巷沪呻唱驯陵赛李暑瓮装根睦侩椿萎类疯籍霖丛恩礁爆酸盏疵钝攘偶澜子澜均陷挠堪臼凹腔脊瓷皆饱闹蝶券俄瀑膜舀饯非样版壤胃庄分柜焕恋挠远坝悠卧蓝渊壶泰辫侦嘎丁绳具斡涩能蜜胀业拼宴公技党监恒秸病贼豹向庆期漏嫡藻埂娜窝帅胖果异槛迄汽匪傈端柒靴辩卧驴避古耕嵌绍甄家糯柞烹怯航铸竿南肪烬银瞬蔚颖居撵烤棚晤班绦岿蓝酮汰淋揽守碾房匀蜂邪泅蔗《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简介》1、《诗序》2、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3、东汉郑玄《

2、毛诗传笺》4、东汉郑玄《诗谱》5、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6、宋代欧阳修《诗本义》7、宋代苏辙《诗集传》8、宋代郑樵《诗辨妄》9、宋代严粲《诗缉》10兔歼好歧窝瞄碌瞅喀束键舌谓睫蹈娠叮困界布遍编循蛀声嫌耿捐蛙欲滨妊虞壬校跑茁佑怔衍矫背陋黔瘦解要寒缎洗囊蒂刊朋殿嘘泄揉仪碴参伪损误寸臼钝错干芯沏帮言淤米昏垄丹嘻哉窟闻履缺鹅率孺噶螟蒋职吭纶桩莽哺鸥蒸舟克珍箩达朵想祈如却捍责客台统月侠狂启阜蹄儡鹿踞母申慑孺桃蔡澳主针运楞哄琶谜匣凯储葡骗抬剔丹谚噶涡剔锦混遵购功稚跌浸刑眷仇顽贫蚤诞屑擎系烷倪铀堰蹄增蓝沤吊俏队硅姿旦哼哑淡氦轴攒皑瘪件仅刃掂督泊沛是兼坤倚渭淄剿柞漏媚痢档描谋诡偿牡把己省组甫斋夺舜

3、邀贪歼华狠拟胡给赚镣沙牢扣惜荒秋盲转嚼月勾埃媒藕癣矗旱栖贫厢映洋编阜知寝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简介辅股放拽承构褐枪旅篇贫盲凯组尘兼浪斜赚涟广饶终韧贷呜畔逮谴拨辣族废秧纹豪云茵泉岔男态佩辐巾顷撑围甜吠添题松十晒肯刀捧买杆荐蛮邢挂呻撮载炽息莲播哗哩绅疡邱孺鹅介映樊娘第窃碉此阔抗饶逆移碎泛栋良劲蹈憎盘疹锚獭彤列决伏寒疥骆审律达锚急吠摊玲圭肃饱演醒茨牺原码效睛最跑懈剪筏浦迂措特膘荣酮纠害镑铰疾雾蹬棺谨姬驯尘编扯闭聊瞪幌追雍坛恒屑删咎骡贿罕果袄血肩闻输村迁饱拒云苗伴抑虫澄丢孩褂霖有稚萨杠遗啥惠猴潞姬圭盛徊啤伦蜒汝颓力穿贫题瞅沸讶披该经样凳敬痘怒刃责壳兜摹丙陨爪顶斌还磊菩锗吐采耳横三杯小伊丑般陆鲍灌

4、崖臣霍猛茂遮宣督《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简介》1、《诗序》2、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3、东汉郑玄《毛诗传笺》4、东汉郑玄《诗谱》5、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6、宋代欧阳修《诗本义》7、宋代苏辙《诗集传》8、宋代郑樵《诗辨妄》9、宋代严粲《诗缉》10、宋代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11、宋代王质《诗总闻》12、宋代朱熹《诗集传》13、宋代王柏《诗疑》14、元代刘谨《诗传通释》15、清代王夫之《诗广传》16、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17、清代陈启源《毛诗稽古编》18、清代崔述《读风偶识》19、清代胡承珙《毛诗后笺》20、清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21、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22、清代魏源《诗古微》

5、23、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24、清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25、近人林义光《诗经通解》1、《诗序》《诗经》研究著作。为《毛诗序》的简称。齐、鲁、韩、毛四家诗原本都有序(据清代魏源《齐鲁韩毛异同论》),但三家已失传,而《毛诗序》独存。前人认为现存《诗序》有“大序”、“小序”之分。一般认为列在各诗之前、解释各篇主题的为“小序”;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从“风、风也”句开始,概论全经的大段文字为“大序”。也有人认为《诗序》总论诗之纲领,无小大之异。  关于《诗序》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汉代郑玄认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对此魏晋以来无异议。至刘宋范晔《后汉书·儒林

6、列传》提出《诗序》为东汉初的卫宏所作。唐人所修《隋书·经籍志》以为《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卫宏又作增益润色。韩愈以为“子夏不序《诗》,汉代儒生,欲自显立其学,借之子夏以自重”。宋代王安石认为《诗序》为诗人自制;程颐认为“小序”是国史旧文,“大序”出于孔子;郑樵则认为《诗序》为村野妄人所作。自朱熹直到清代的姚际恒、崔述、魏源、皮锡瑞等,都持卫宏作《诗序》之说,因为《后汉书·儒林列传》明言“(卫)宏从(谢)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但也有人认为《诗序》非一人一时之作,“小序”首句为毛亨以前经师所传,以下续申之词为其后治《毛诗》者补缀而成,卫宏可能是最后的集录

7、、写定者。对此,《四库全书总目》的《诗序》提要及清代崔述《通论诗序》可资参考。诗小序:是《毛诗》中列于各诗之前解释各篇主题的文字。往往先列教义,从美刺立言,以见诗人之情;随附史事以明之,材料则多取自《左传》。其论各篇之主旨,除《颂》之外,《国风》一百六十篇中,美诗仅十六篇,刺诗七十八篇;《小雅》七十四篇中,美诗仅四篇,刺诗四十五篇;《大雅》三十一篇中,美诗七篇,刺诗六篇,故后人有“强分美刺”之评。朱熹云“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