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阅读品味鲁迅、老舍作品》讲座心得34

听《阅读品味鲁迅、老舍作品》讲座心得34

ID:41601513

大小:54.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8

听《阅读品味鲁迅、老舍作品》讲座心得34_第1页
听《阅读品味鲁迅、老舍作品》讲座心得34_第2页
听《阅读品味鲁迅、老舍作品》讲座心得34_第3页
资源描述:

《听《阅读品味鲁迅、老舍作品》讲座心得3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文经典报告这次的人文经典讲座主要介绍了鲁迅,老舍,巴金,茅盾,赵树理等文学大家,让我受益匪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2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鲁迅的短篇小说题材多样,风格多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难得的瑰宝。可惜身处乱世,先生的精力主要花在了对时局的研究和讨论上,因此杂文是

2、其作品中篇幅最大的。但杂文既有时效,虽然现在读来很多依旧具有现实意义,然大部分的杂文已只是历史事件的观点存档而已了。个人认为论文学成就,鲁迅的小说是最为突出的,其次是散文和诗歌,最后才是杂文,因为毕竟议论文很难被人认为是纯文学范畴上的东西。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门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

3、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先生是一位封建家庭走出来的先进青年,一位文革期间痛失爱侣的著名作家,一位朴实真挚的长寿仁者。很小的时候就读过《激流》三部曲,有强烈的代入感,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很重的自传色彩,不管从艺术的高度还是简单的想了解巴金,了解早年的巴金,《激流》都是最好的选择。《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写了1919年至1924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记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与衰落,以及青年一代冲破封建宗法束缚,走向新生活的过程,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

4、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

5、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茅盾(1896年7月4H-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

6、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的作品的文笔之好就好像卓越的大师新手拈来,文字的张力十足,丰富而不赘余,他的《林家铺子》《创造》《报施》等一系列的短篇小说文字功底都十分丰满,他的风格和他同时代的作家如鲁迅等人风格完全不同,并且我认为他的文学胜过他同时中国作家整整一

7、个档次。他的文字可以浪漫如《创造》中娴娴的进步与君用的未来主义的冲突于缠绵,也可以深沉如《残冬》《春蚕》中人民生活困苦的呼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