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茶业的发展现状

台湾茶业的发展现状

ID:41613861

大小:88.9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8-28

台湾茶业的发展现状_第1页
台湾茶业的发展现状_第2页
台湾茶业的发展现状_第3页
台湾茶业的发展现状_第4页
台湾茶业的发展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茶业的发展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部分:台湾茶业的发展现状刖6台湾地区与大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台湾地区的茶业发展也与大陆息息相关。台湾地区先后从大陆引进及发展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绿茶(龙井、眉茶及煎茶)等制造技术,成为兼具不发酵茶类(绿茶)、半发酵茶类(包种茶、乌龙茶)及全发酵茶类(红茶)产制技术的产茶地区。台湾栽培之茶树品种及制茶技术,早期由先民从大陆引进,然而在政府有关机构不断应用新科技、新技术辅导茶农改进产制技术、提高茶叶品质之后,台湾包种茶及乌龙茶的产制技术已逐渐门成一格,各茶区也依其产制环境Z特性而发展出各种特色茶,如:台北文山包种茶、海山碧螺春、木栅

2、铁观音、桃园龙泉茶、新竹苗栗口毫乌龙(械风茶)、南投松柏长青茶、冻顶乌龙茶、竹山金萱、宜兰素馨茶、台东福鹿茶、花莲天鹤茶、高山乌龙茶等,皆各有其特殊风味。一、由外销产业转为内需产业满清时期、日据时期:台茶是主要的外销物产,如光绪19年(1893)乌龙茶外销量高达九千八百余公噸,1896年台茶输出金额占输出总额的51.4%。台湾光復后:台茶以制造红茶、绿茶供给外销为主,外销量占产量的75%~85%。近二十年来:包种茶、乌龙茶的内销需求量迅速增加,台茶的外销量锐减,约占台茶总产量的15%-20%0外销衰退的主要原因:台湾的工业化发展,使人工成本提高,导致红茶与

3、绿茶的生产成本过高,而无法与国际上相同产品竞争。相对地,由于每人每年平均饮茶量±1980年的0.34公斤激增至1995年以来的1.2-1.5公斤,使得高级半发酵茶——尤其是包种茶和乌龙茶的内销需求量迅速增加。二、茶园面积减少,生产重心南移1.茶园面积减少茶园面积由光復后最高面积四万八千余公顷(1959年),逐年减少,至2001年为18938公顷,2005年为19620公顷。茶叶产量近十年來,基本维持在二万吨左右,其中南投县产量最高,约占总产量的50%o2.生产重心南移:台湾茶业自转为内需产业以来:寸匕部茶区茶园面积逐年减少(以产制外销茶类为主,台北、桃园、

4、新竹、苗栗人1986年为19,427公顷(74%),1991年为13,376公顷(57%),1996年为7,965公顷(37%),2001年为7094公顷(37%),2005年为5213公顷(30%)中南部茶区茶园面积逐年增加(以产制半发酵茶类供应内需为主,南投、嘉义、云林):1986年为5,089公顷(19%),1991年为8,287公顷(35%),1996年为10,979公顷(52%),2001年为10082公顷(53%),2005年为10901公顷(62%)o:年茶园面积(公济)1986年1991年1996年2001年2005年北部茶区19,427

5、13,3767,9657,0945,213中南部茶区5,089&28710,97910,08210,901三、罐(盒)装茶饮料兴起台湾罐(盒)装饮料茶于1989年兴起,1992年乌龙茶饮料进军青少年市场的尝试成功,大大推动了茶饮料的销售,并在1993年超越碳酸饮料,至2007年位列非酒精性饮料之首。台湾茶业的经营者们,对茶进行多方位的开发,在茶叶的简便化、多元化使用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发明了五花八门的茶饮料、茶食品。茶饮料有许多种类,如罐装乌龙茶和速溶茶等。屮国人常常有喝热茶的习惯及隔夜茶有毒的传统说法,台湾的茶叶经营者便利用现代食品科技,制造了罐装乌龙茶,

6、这种“即饮式”的中国饮料,以其“质纯、甘美、有益健康”的优势和精致的包装迅速捕获消费者的心,逐渐占领台湾饮料市场,被人们称为“台湾的可乐”。速溶茶则更像速溶咖啡,它不受水温的限制,用热水或冰水都可以,一冲即成,极为方便。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老茶叶、茶小枝、茶末等原料制成,不仅大人地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还具有营养及保健的效用,因而得到不少人的青睐。除了茶饮料以外,台湾的茶叶经营者们述发明了齐式齐样的茶食品,如绿茶冰淇淋、茶冻、茶羊羹、茶软糖、茶饼等。茶食品营养、美味、丰富的口感也备受台湾消费者的喜爱,迅速风靡台湾。近年来,茶膳也开始风行。台湾天仁茗茶旗下的

7、“喫茶趣”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多种多样的茶饮料、茶食品的出现,使得台湾茶叶的销量大为提升。台湾以前是著名的茶叶输出区,茶叶曾经是台湾赚取外汇的主力产业,而现在,大幅增长的茶叶消耗量使得台湾不得不依靠进口来满足供应。茶叶似乎成了“饮料大王”,“以茶代酒”、“以茶代冷饮”的观念在人群中悄然兴起,而且越来越流行。小结:台湾因厂史渊源、生活、文化及经济因素,在不同阶段发展不同茶类,使传统产业得以传承及发展。随不同时期而发展的茶叶种类如下表所示:时期主要发展茶类备注1736-1895闽式乌龙(福建传统乌龙)满清时期;回销大陆1896〜1945包种茶(含茉莉花茶)

8、,碰风乌龙、红茶日据时期;外销为主,主要市场为大陆、欧美及东南亚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