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墙高度问题

女儿墙高度问题

ID:41631971

大小:56.8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女儿墙高度问题_第1页
女儿墙高度问题_第2页
女儿墙高度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女儿墙高度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o2.7米高并不是界限,例如可以做5.7米共至更高,关键是要把女儿墙当作一个以受水平力为主的结构來设计,解决好两个问题:1)有明确的女儿墙结构体系,耍淸笼每一个构件的传力层序,要进行受力分析验算,2)构件要有一定的刚度;3)最后把力传到那里?(这里也要验算)2。举一例:某框架结构柱距8米,女儿墙5米高,为避免裂缝太多,要求以砌体为主,用以下方案:结构柱400X500升■起至女儿墙顶,在2.5、5.0处各加一道水平梁500(水平方向)X180,柱间每2.0米设一个“200X墙厚”的小柱,这样砌体就是2X2.5的四边支承板,其传力途径

2、是:砌体板一小柱(及水平梁)一水平梁一柱,小柱是二跨(2.5米)连续梁,水平梁是多跨(8米)连续梁,柱是悬臂梁。施工应从下至上,先砌墙,后浇小柱和水平梁。对于较高的女儿墙,在不影响建筑外观的情况下,可把外边框架及内一跨的框架升到女儿墙高,再做成一个空框架结构层即可,这种做法也很常见的.此悄况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当地的抗鳶设防烈度是多少?二是当地的气候分区是否是严寒或寒冷地区?如果是7度以上抗震地区,不应做这么高的砌体女儿墙,地震时很容易掉下來伤人,最好从屋而梁上起钢筋混凝土女儿墙。如果是严寒或寒冷地区,建议尽量不做砌体女儿墙,因

3、为砌体女儿墙根部很容易进水,经过儿次冻融循环就会开裂,.女儿墙上的抹面容易脱落,即影响美观,乂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意9楼的观点,看砌体规范,女儿墙顶部即使冇圈梁,也只能算自由端(是悬墙),圈梁不能做墙体平面外的支点。H0=2.0xH。如果圈梁和构造柱组成的区格足够密,就能视为女儿墙的而外支点,那我设计个1mx1m区格的构造柱和圈梁(够密吧),是不是可以把240的墙体建到200米高呢?显然不对。240厚的女儿墙体,按砌体规范算出的极限高度是4032mm,即4米高。条件是:1、墙体上没冇任何其他荷载;2、要求砂浆强度高FM7.5;3、要

4、求冇规范规定的构造柱,为组合砖墙。但是27米的女儿墙,个人感觉还是偏高,建议构造柱在墙体平面外的方向突岀来,然后顶部圈梁做到和构造柱一样宽,大于墙体厚度,这样也许能从平面外获得一点支撑力。女儿墙(还冇雨蓬)向來是地震最危险的地方,很多从房子里跑出的人都是被女儿墙砸死的,应该引起重视。关于女儿墙对梯条风吸力的影响,我觉得不能按照你的想法來考虑,当风从女儿墙上方快速吹过的时候,会迅速的在女儿墙背面形成一个真空地带,而引起的屋面上下方的人气压强差会将屋面向上顶起,即我们一般考虑的风吸力的作用,而非你所考虑的女儿墙对擦条承受风荷载的遮挡作用

5、,所以在荷载规范表7.3.1的第15项上有明确说法:当女儿墙高度有限时,屋面上的体型系数可按无女儿墙的屋面采用。通常情况下,女儿墙是可以不予考虑的,属于门刚范围内的话可以采用门规中標条的体型系数去取。由此也想到一种另类的想法:当结构跨度不人,坡度也不人,但是女儿墙比较高的时候,此时就不符合荷载规范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对標条的风荷载计算肯定冇影响,而H影响应该很大,也就是说,此时的体型系数应该是女儿墙高度、屋面跨度和坡度的一个西数,至于这个两数是什么样的,我想就需要通过实验來获得了。高层剪力墙结构审图中心常提的问题?1•体型系数1.

6、3?1.4?2高度大于60米,按照100年-•遇取风荷载3•连梁超筋处理方案4.有没有墙体稳定性不够的5•剪力墙水平钢筋满足不满足高规要求6•框支的:框支柱体积配箍率,框支梁的箍筋,拉筋7.冇没冇合并边缘构件的,合并后于墙身钢筋比较8•基础计算(沉降)9.挡土墙计算书10•屋顶高大女儿墙计算书一般的女儿墙是不需要建在PKPM当中去的,只要把女儿墙的荷载算出來,加在下而的结构上去就可以了。女儿墙如果想耍做细的话就转化为节点荷载,加在屋面梁上或者屋顶的剪力墙上,在荷载输入的节点荷载中输入,因为PKPM的梁荷载和墙荷载不支持水平荷载的输入

7、,所以只能把梁或墙分为儿段,然后在各段的节点上施加等效的节点荷载了。册友遇一项目。28层,顶部女儿墙最高处13m,为木人生平仅见。感觉普通的计算方法不保靠。请问大家的意见如何!先说说木人的做法意见:1.13m女儿墙与房屋墙肢同时升起,其相邻处的剪力墙也同样升起,中间设置2层系梁连接,形成支架。2.女儿墙体型系数1.3,阵风系数1.0.按悬臂配筋(考虑这种结构有点顶上无盖的筒-•样,其背面可能还存在反向吸力体型系数放大至2.0),同时最小配筋率满足板的要求。3.按底部剪力法手算抗震作用下的水平力,考虑鞭稍效应地震力放大3.0.(这个应

8、该不大,主要原因是女儿墙木身质量很小)希望人家多多指点这种做法的是否不妥?建议按第一条设计,中间设置2层系梁连接,形成支架,联系梁按框架梁构造设计,计算时与主体一起算,无楼板处按弹性板计算。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不考虑鞭稍效应地震力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