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制不像恐龙吗-

学校体制不像恐龙吗-

ID:41632361

大小:57.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9

学校体制不像恐龙吗-_第1页
学校体制不像恐龙吗-_第2页
学校体制不像恐龙吗-_第3页
学校体制不像恐龙吗-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校体制不像恐龙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体制不像恐龙吗-学校体制不像恐龙吗?又一批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了,又一批中学生从中学走进大学了。学校体制影响着无数家庭,进而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未来,这种几乎吞噬了中国年轻一代和他们的家庭的教育体制到底有什么问题?笔者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社会学者,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一・学制超长〈/b〉我们现在的学制太长。盖托说:12年在学校的课桌椅上(现在再加上整天对着电视和电脑等),将会把旺盛的内在精神生活变成空空荡荡的写字板。(盖托,2009,46)盖托好像糊涂了。美国至少40%的青少年在校时间不止12年。我们在学校

2、就读时间上的“军备竞赛”向两端伸展。幼儿园已经开始学习读写、算术,乃至外语了。在另一个向度上,读完大本共计16年,硕士19年,博士23年(北京大学)。如杲加上“学校化”的幼儿园,一个博士毕业生在学校滞留了25年以上,29岁之前没有在社会上做过任何一份工作。如此长久地滞留在学校中,意味着经济上不能自立。美国的情况稍好一些,他们的博士生大多享有奖学金,这一制度设计或许包含了经济自立之必要性的思考,而中国的多数博士生经济上不能自立。这就使自己彻底扔掉了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经济上自己对自己都不负责任,遑论对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从来不是说

3、教可以注入的,与真实的生存割裂开来就没有责任感可言。责任感又是太要紧的东西了。一个半数成人缺乏责任感的社会,必是随波逐流的社会。一个年近30的人,还没有真正地承担起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他们的责任感极可能因延迟而终生发育不良。学制超长对个体心智的另一个破坏是与社会脱节,拥有的只是书本和校园,丧失了对社会的感知。书本是死的。没有丰富的社会和生活经验,理解大师关于社会与人生的论述必是肤浅的、表面的、夹生的。离开了社会生活学习社会科学,必是学舌和掉书袋。只有社会与书本互动,才能发育智慧和洞见。或许自然科学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社会,

4、但他们只是一小撮。面对多数人的教育应该是另一个样子,不必有超长的学制。况且优秀的自然科学家也不必在学校滞留那么长吋间,可以早FI成为专业科学家。开创了量子力学的“大男孩”们,滞留在学校的时间应该不长。学制超长的原因有二,第一是“军备竞赛”,这是关键的因素。第二是教育如何面对人类文明成果的急剧增长的问题,应对的手段毫无疑问是压缩。这是教育学技术层面上的大问题,也是教育学的永恒的问题,是它起步的时候了。因为多数社会成员理想的受教育的时间应该是恒定的,比如16年。这是我们这个物种身心成熟期,以及学校、职场、社会三者的一定配比构成最

5、佳的教育时限,所使然的。既然在校园中专门学习的时间有个确定的、理想的长度,那么弹性就是概述人类文明Z详略程度。文明的成果与日俱增,导致概括它必须简洁、简洁、再简洁。摆脱了“军备竞赛”后,这将是教育学的核心。二.自学的萎缩〈/b>解决温饱后,医疗和教育将成为最大的两项需求,与Z对应,医院和学校将成为最大的两个社会服务系统。这是很好理解的,这是人类需求层次上升所使然的。医院与学校的功能完全不同,但有个方面却出奇的相似。就是它们在实施强大功能的同时,都导致了社会成员对它们的巨大依赖,乃至在极大程度上放弃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责任。

6、如果不是深究的话,我们对此甚至不以为非。一个人在身体上,其实首先要靠自己。因为首先是保健,不得病,其次才是看病。很多疾病是不当的生存方式导致的,保健意味着选择止确的生存方式。这里面有通则,即大的选择;也有个人特征,即小的选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人要靠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如果自己放弃了摸索、适应,势必增加患病的概率。患了疾病,自己也仍然要为之操心。某期电视节目上,我有幸和一位资深医生作同台嘉宾,一位听众问这位医生:我们有病了,要不要、能不能过问和研究这个疾病。那位医生脱口而出:绝对必要,并且是可能的;大夫要懂得很多

7、疾病,以及同一疾病屮的很多类别;你没有那么多知识,但是你只需要搞清楚口己身上的这种疾病,所以这是可能的,可行的。你在请教大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听取笫二种观点,要自己考虑和比较。我觉得所言极是。最坏的方式是:没病的时候不考虑保健,有病的吋候以为把自己交给医院就万事大吉了。在这个维度上,学校与医院极度相似,甚至有过Z。因为一切学习说到底都是自学。他人能做的是教,且只能是教。学是自己的事情,也只能是自己的事情。“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国人很少有没听过这话的,如果听和说的频次能消弱其真理含量,只能说是人类的不幸。这是一等的名言。

8、搬來圣人的经典可能更有说服力,与其说是因为经典与俗话之别,毋宁说是下面的事实你可能第一次听到,新鲜和刺激常常是相关联的。《论语》里“学”字出现了56次,“教”字只出现了7次。我曾经说过:如果中国有过一个宗教,就是教育教。在我们教父的眼中,学与教在重要性上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说学比教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