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空山灵雨》有感2000字

读《空山灵雨》有感2000字

ID:41640544

大小:58.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9

读《空山灵雨》有感2000字_第1页
读《空山灵雨》有感2000字_第2页
读《空山灵雨》有感2000字_第3页
读《空山灵雨》有感2000字_第4页
读《空山灵雨》有感2000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空山灵雨》有感2000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空山灵雨》有感2000字乐逢隆编者按:《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唯——本散文集,其文字也如同题目一样质朴清丽,但又蕴含着厚重的主题。围绕着生本不乐和爱如潮汐的两极情境,随处可见哲学与宗教的影子。本篇文章作者梳理了怎样体现了生本不乐的意象,再用社会学分析它为何生本不乐,鞭辟入里,意味深长。许地山的《空山灵雨》一书,透露的是生本不乐和爱流潮汐的两极情境。这两极情景相辅相承,并不冲突。生本不乐引发许地山对于身边人事的爱意珍惜,而因这种大爱,在失去后便使他痛苦万分。此外生本不乐还与许地山所经历所看的社会,宗教思想等有关。他书中的种种意象皆有透露,展现的是人

2、的无力与未知的恐惧。首先,是人们在自然命运的压迫下的种种悲剧,许地山将人生无力反抗时代大洪波的命运赋予在了自然界万物身上。《蝉》中湿了羽翼的蝉不能飞,又被一滴露水滴落树根,面临着被蚂蚁蜜蜂吞噬的命运。《梨花》中梨花在人为的摇动下飘落,无处归根,亦是无力反抗外界的压迫。《俄罗斯兵》中老奶奶无力反抗大兵,荔枝同样也只有被吃掉的命运。《辍网劳蛛》中写道“人生如同蜘蛛结网,破了又结,结了又破,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个人是渺小无力的,固然可以呐喊出自己的□□声音,但能否被听见,能否起到作用就另当别论了。对比余华的《活着》中的福贵

3、,同样是看着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地死去,如头牛般麻木地活着,无力改变。而一旦我们想要改变黑暗浑浊的社会,我们就会如胡适先生所说,得到好人应有的下场一一那就是如《兄弟》中踏实勤劳的宋钢一般被视为异端,被放逐到外太空。还有坚强的祥子,只想有辆自己的车独善其身,对生活还有美好的向往。结果呢?与社会大染缸同流合污。这些都说明了在时代洪涛之下,人的命运只有顺从。其次,生本不乐除了体现在自然界的压迫无法反抗之外,还有因人对于生老病死的无法控制而带来的恐惧。《鬼赞》中,在变为骷髅后,可不被凡尘所恼得以永恒。若说许地山在其中表达的思想尽是礼赞死亡?其实不然。我认

4、为这不妨理解为一种安慰。许地山宽慰世人生前别总想着苦恼之事,要及时行乐,死后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味觉、触觉等等的一切感受,莫把时光空费在烦恼之事。其中蕴含的是积极入世的态度。同时为了减缓死亡的恐惧,许地山美化了骷髅,赞美死亡,说死后一切烦恼随风去,是大自在大洒脱,也是在宽慰世人对死亡之恐惧。全书整体的情感主线便是抑郁愁怨,从这本书的书名便可初窥一二。“空山”意象,体现的是一个人在一座寂寥无人的山中,氛围是凄清幽凉的。“灵雨”意象在开卷底声有提到“我独对着空山,眉更不展;……想起前事,我泪就如珠脱串。独有空山为我下雨涟涟。我泪如急雨。”从中便知,题目

5、的灵雨就是作者的眼泪。是许地山心中的烦怨太过沉重,故箭折淹没赤县。有学者认为这淹没的赤县是当时人们集体的愁怨积成的海。这具体是何人提出的我记不太清了,但是我认为,许地山一人的愁怨便足以淹没赤县。许地山的创作角度是审视社会。同情弱者,又亲眼目睹社会之不平,其泪包含他自己的,还有当时社会民众的。再者,在当时能女口许地山般站在生命精神制高点看清麻木生活本质的有几人?大多只是为生存而劳碌奔波、麻木不仁地过活而已。那么对于许地山来说,为何会生本不乐?首先,是其人生经历。他的父亲一生颠沛流离不得志,其父对许地山说的落花生的故事,看上去是教导许地山要做个有用之

6、人,但何尝不是自己人生的写照呢?直到晚年才被朝廷重用,政府却腐败,他只是一颗小花生——固然有用,但他的清香和美味对腐败的大地毫无用处。许地山跟着他父亲到处奔波,见到了台湾失守,官府昏庸等等诸多负面景象,自然对当权者心怀痛恨,对底层民众心怀怜悯。看到了世间种种的不乐。其次是宗教。许地山要救世,普通常规的方法前人都已用过,所以他尝试用宗教。基督教中的“受难救世”,佛教中的“苦,集,灭,谛”等都不同程度影响到了许地山的生本不乐思想。沈从文曾经这样评价许地山的作品:“把基督教的爱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与古旧情绪,糅合在一起,毫不牵强地融成一片。”许地山

7、的有感于人类的不平和人生(而)走入宗教,本质是一种忧患意识,并非将信仰寄托在虚无的迷信之上。不是避世,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许地山的爱情。他的第一任妻子林月森于1920年逝世,这对他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这部小说中有许多记录他和妻子的日常生活的情节。《笑》中“良人,到底是兰花底香,是你底香?让我闻一闻。她说时亲了我一下……”“笑”这个意象透露的是幸福美好,也能透出书本让读者微微一笑,向往那样平淡有趣的日子。还有《香》中“唯有爱闻的香不是佛法……不明白么?因为你一爱,便成了你的嗜好;那

8、香在你闻觉中,便不是本然底香了。”这是妻子以佛法来阐述对于爱的理解,世间一切皆可为佛法,唯有私欲的爱不可。《愿》中"这样底荫算什么?我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