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究

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究

ID:41641365

大小:62.8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29

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究_第1页
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究_第2页
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究_第3页
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究_第4页
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究摘要高校必须要传承文化,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才能实现高校的文化创新。同时,高校需要通过方式、格局的推进,进而达到文化创新的实现。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传承;创新;高校一、背景一一高校为何要传承文化?社会要健康发展,除了经济力量的推动之外,还必须要有其他的力量,尤其是文化力量。孔子曾说要“富而后教”,这是因为他看到单靠经济的发展一个社会不必然幸福和进步,反而还会有危机。社会的下沉源于文化无力,即所谓的“礼崩乐坏”,或者虽然有着表面的礼乐形式,但内心却无法认同,只能作虚假的应酬。霍韬晦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并非由其生

2、理、种族、肤色、血缘界定,而是由其文化界定。民族亦然,一个民族能够不死,所谓'存亡国,继绝世'靠的绝对是其文化的力量”。中国人如果看自己的文化,不能仅停留在“入境问禁,入乡随俗”的层面上,更要深入“人的性情”,把文化立根于生命,这才能看到文化之源、文化生长的根据地。文化若外在于人,则这个文化必然会失去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胡锦涛同志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也对民族文化作了阐述:“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往往沉淀

3、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可见,“文化”,尤其是深植于一个民族人民性情、生命中的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社会的进步和一个民族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内涵高校应传承何种文化?“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它不能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的,它需要传承。文化的传承,简要来说就是教育者对文化的传授和受教育者对文化的继承。文化学上,指老一代人向新一代人传授文化和新一代人从上一代人身上接受文化传承的过程;社会学上,称之为社会化过程;教育学上,则体现为教育过程。尽管不同国家、民族、阶级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但

4、是,文化的代代相传则是一切教育的基本要义,在古代,教育是两代人直接的口手相授、言传身教;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渐渐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它也从此担任起了文化传承的主要角色。而其中,作为高深文化中心和高级文化人才荟萃之地的高校,其在文化传承功能上的体现尤为明显。那么高校究竟应当传承一种怎样的文化呢?笔者认为,从历史角度来看,它们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有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它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对于我国而言,它就是以孔子

5、儒学及其“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文化和以提倡出世、精神修炼的佛教文化为补充的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也是最能体现中西方文化基本差异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广泛地渗入在政治、伦理、礼仪、习俗、以及教育、哲学等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并最终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色;同时,由于儒家是一种道德伦理型的文化,因此这种文化的实质就是教育性的,儒家的教育可以说就是这种教育性文化的载体。道家文化,虽然在历史上曾经势过儒家,但学界普遍认为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文化总体

6、上属于隐逸文化:以崇尚消极恬静的人生哲学,以自然无为之道为其学说核心,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提倡“贵柔”、"知足”、“无功”、”无名”等品德。佛教文化在中国初兴于东汉,在隋唐以后被广吸收而成为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宋朝时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完全为中国传统文化所融化,形成了宋明理学,即新儒家学说。佛教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有着深远的影响。2、西方理念引入后的我国近代文化、教育。20世纪是中国的文化、教育发生革命性变革的世纪,中国的文化在自身的传统土壤中,进行着历史性的重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把自己置身于

7、当今的历史潮流中,面向世界,认为"中国教育必须取法西洋”(1917年),并强调学习西洋并不是一味地抄袭,而是学习其教育的真精神:'‘乃自动的而非他动的,乃启发的而非灌输的,乃实用的而非虚文的,乃社会的而非私人的,乃直观的而非幻想的,乃世俗的而非神圣的,乃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乃推理的而非记忆的,乃科学的而非历史的”。主张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引入中国文化,把科学和民主的教育纳入中国的教育当中。其中,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就是最好的例证,开启了我国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的历程。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8、立9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