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粳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宁粳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ID:41643700

大小:55.2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宁粳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宁粳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宁粳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宁粳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宁粳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宁粳3号是由南京农业大学选育的高产优质早熟晚粳新品种,2007年在如东县示范种植,平均产量达9876kg/hm2o其生育期150d左右,株型紧凑,分篥性较强,抗倒性好,后熟性状较好,主要米质性状达国家三级优质米标准。总结该品种在江苏沿江沿海地区的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早播,培育壮秧,适龄移栽;扩行稀植,建立合理的群休结构;合理肥料运筹;浅湿灌溉,科学管水;合理化调,增强后期叶片功能;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关键词宁粳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宁粳3号是由南京农业犬学农学院以宁粳1号/宁粳2号杂交选育的早熟晚粳品种,2007年通过江苏省

2、品种审定。表现为生长清秀、分篥性强、抗病性好、米质优、抗逆性强、稳产性好,是口前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Z-o1产量表现宁粳3号在2007年木县新品种品比试验中,有效穗319.5万穗/hm2,每穗总粒129.7,结实率91.2%,千粒重26g,理论产量9826.5kg/hm2,比全区对照增产10.4%,小区示范平均产量达10299kg/hm2,2007年示范33.3hm2,据20多块出产量调查,平均产量为9876kg/hm2,比大面积对照增产17.4%,稳产性好。2特征特性2.1生育期木地区作单季中稻种植,2006〜2007年2年全生育期分别为157d和158d

3、,比宁粳1号短2〜3d,比传统武育粳3号长6〜7d。一-般5月5〜10日播种(机插秧5月20-250),6月10口左右移栽(机栽6月10〜150),10月20日左右成熟,年际间生育期变化不大。2.2农艺性状宁粳3号在本地种植表现株型紧凑,长势较旺,主茎17叶,地上仲长节间6个,分篥性较强,叶色浅绿,穗型中等,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群体整齐度较好,丰产稳产性好,株高98.5cm,抗倒性强,后熟性状较好。2.3米质经农业部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62.4%,垩口率28%,垩口度3.0%,直链淀粉含量16.8%,胶稠度82.0mm,主要品质性状达国家三级优质米标准

4、,稻米外观品质好,蒸煮品质好,冷饭不回生。2006〜2007年本地区稻米食味品尝名列丽茅。2.4抗性2006-2007年从品比试验到人田示范,条纹叶枯病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20.7%(感病对照2年平均穴发病率70.5%),对条纹叶枯病表现较抗。接种鉴定屮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宁粳3号株型合理,伸长节间长度适屮,尤其笫1节间较短、粗壮且弹性好,在2007年10月台风正面袭击后,60%面积水稻倒伏,依然表现为良好抗倒性。3高产栽培技术本地区屈江苏沿江沿海地区,水稻种植期间台风、条纹叶枯病发生较为严重,在本地区使用该品种稳产丰产性好。但该晶种的可塑性强,受

5、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正确的栽培技术能使产量构成因子达到最佳平衡而获达高产。3」适期早播,培育壮秧,适龄移栽宁粳3号在本地一般早育秧5刀5~10日播种,机插秧5月20日为宜。播种前晒种2〜3d,并施用咪鲜杀螟浸种60h以上,防止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稀播匀播,旱育秧80g/m2,机插秧每盘潮谷130〜140g为宜,秧苗1叶1心时喷施多效哩控苗促藥以培育壮秧,旱育秧秧龄在30d左右移栽,机插秧18〜20d移栽。3.2扩行稀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宁粳3号分藥性较强,移栽时采用9.0cmx4.5cm的株行距配制,基本苗75.0〜82.5万根/hm2,浅栽匀

6、插,高峰苗控制在450万根/hm2以内,有效穗在300-33071穗/hm2之间。3.3合理肥料运筹宁粳3号需肥中等,一般施纯N300〜330kg/hm2,基菓肥:穗肥为5.5:4.5。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早施菓肥,重施穗肥。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有机无机肥相结合,特别在穗肥时注意补施钾肥,以提高中后期叶片功能,提高后熟相与粒重。3.4浅湿灌溉,科学管水在水浆管理上,一般浅水勤灌。前期浅水插秧,薄水分篥。当总茎篥数达预期穗数的75%及时放水搁田,硬板后灌1次跑马水再轻搁。中后期以湿润为主,干湿交替,实行间隙灌溉,以达到养根保叶的目的,收获前10c!断水。3.5合理

7、化调,增强后期叶片功能水稻生育后期,水稻根系活力有所减弱,在生产上结合病虫害防治,使用叶而肥肥力素750mL/hm2或爱苗150mL/hm23〜4次,能冇效捉高叶片的光合作用。3.6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宁粳3号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较好,在生产上可以进行适当防治,秧田期集屮防治稻蓟马、二化螟、灰飞虱,坚持带药下山。本山期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病害要注意稻瘟病、瘟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