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

ID:41647422

大小:1.28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_第1页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_第2页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7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3月前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7》收入的是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科研人员2006~2007年两年间的研究成果中遴选出来的论文或研究报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系列是展示农发所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的窗口,收入文集的成果应该能代表农发所在一个时段的整体科研水平。为了尽力做到这一点,由农发所学术委员组成了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编委会,编委会下设评审工作小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7》的评审工作小组由李周、朱钢、张元红、杜志雄、陈劲松五位编委组成。编委会委托评审工作小组对所科

2、研人员个人申报或研究室推荐的论文或研究报告进行严肃认真的评审,具体做法是每篇文章安排三个人审阅,每人都写出审阅意见,然后再把三份审阅意见整合为一份综合评审意见。在2009年夏季农发所召开的2009年度上半年工作会议期间,编委会成员听取了评审工作小组的工作汇报,共同做出了筛选决定,并委托科研处向作者转发综合评审意见,听取作者提出的反馈意见,最后对文稿再次进行确认。设定这样的工作程序目的就是力求使遴选出来的文章能代表农发所在一个时段的整体科研水平。2001年3月,我在《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2》的代前言中曾提到,基础性研究是一个研究所的根本,高质量的学术性论文是研究所

3、和科研人员科研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农发所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系列具有时间序列的性质,收入的又都是本所人员的科研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系列中所收入科研成果“含金量”的多少及逐年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应能回答下列问题:农发所的学术水平是否在不断地提高?学术影响是否在不断地扩大?科研竞争力是否在不断增强?而这些问题又与下列问题密切相关:农发所科研人员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等每年是增多还是减少?退一步讲,在本所主办的两个刊物上发表的较有分量的论文、研究报告每年究竟有多少?农发所的论文是否能在文献综述、引用,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学术规范上

4、与国际接轨?我们的研究是否能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我们的有针对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观点和建议?《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7》的评审工作小组在对提交的文章进行评审后,对农发所2006~2007年两年间的研究成果做出了他们的总体评价:“提交的文章以思辨性文章为主,以统计数据和二手资料为依据的研究性文章为主,以政策性和对策性的文章为主,采用新方法的研究成果不多,质量特别高的研究成果不多,具有开拓性影响的成果不多”。我个人认为,他们的评价是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近些年来,农发所科研人员主持和参与的课题很多,但我们在有影响的学术刊

5、物上发表的论文或研究报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我们所承担的课题规模和数量不相称,这说明我们的科研水平与党中央对社科院“三个定位”的要求相比,与农发所自身的发展目标相比,差距还较大,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我们必须有危机意识,切不可自我感觉良好,闭门称王,结果是“关起门来我怕谁,开开门来谁怕我”。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和现实研究工作,站在理论的前沿,以撰写和发表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为科研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具有深厚理论底蕴和科学方法论的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最终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6、高质量地完成国家、院所和其他重要课题的研究任务,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希望以后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能得到越来越高的总体评价。张晓山2010年1月28日目录农村文化发展:问题与对策………………………………………………………张晓山等/001对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的调查与思考……………………………………杜志雄檀学文/025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选择…………………………………………李成贵/035我国农户要素资源收入贡献的比较分析——兼论我国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李国祥/045“大地之爱·

7、母亲水窖”项目综合影响评价……………………………………吴国宝等/063西北贫困地区乡村债务结构及成因分析——以甘肃和陕西两县五乡镇为例………………………………………………张军/094旅游业对农村和农民的影响——荔波县、团结乡和石林县的案例分析………………………………………操建华/117利益表达、法定秩序与社会习惯——对当代中国农民维权抗争行为取向的实证研究……………………………于建嵘/127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机制与效果——以宁夏为例……………………………………………………………………檀学文/141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