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练习题[指南]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练习题[指南]

ID:41648569

大小:64.1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9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练习题[指南]_第1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练习题[指南]_第2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练习题[指南]_第3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练习题[指南]_第4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练习题[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练习题[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练习题班级姓名一、默写《七步诗》,并填空:1、这首诗里写到了()种事物,分别是()()。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來,并作解释:持:泣:煎: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句。这是()对()说的,它的意思是()。4、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喻成(),把曹丕比喻成()。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表达了()。二、读《鸟鸣涧》,完成填空。1、《鸟鸣涧》是()朝被称为“()”的()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的景色,突

2、出了一个“()”字。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_()。2、这是一首()诗,主要描绘()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心情。三、读《芙蓉楼送辛渐》,完成练习。1《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写的一首()诗。写道:2诗中“平明”的意思是();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3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的品质。4送别诗是我国古诗词海洋小璀璨的明珠。请写岀有关诗句:(1惜别情在深深潭水中:“,。”(2惜别情在涛涛江水中:“,。”(3惜别情在送别的美酒中:“,。”(4惜别情在勉励的话语中:“,o”四、读《江畔独步寻花》,

3、完成练习。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被称为“()”。“畔”的意思是(),题目的意思是:()。2在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3、诗的第一、二行直接写花(),从“()”“()”“(),‘这些词语可以读懂。三、四行则从侧面表现了花的()4、全诗运用()、()结合的手法,诗中描写的景物冇:(,抒发了诗人)之情。五、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的精神。尔”的意思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手法,第一首明写(),实

4、质要表达),青春的意思是:1、这两首诗都用了(自己((),赞扬了它们(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的意思是(),官军指:()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0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金诗围绕(开头的表现是()。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弓到:(),(迅疾:(),()。最后,作者写到行程)0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O实是是非常(古诗词练习2班级姓名七、读《己亥杂诗》,完成练习。《己亥杂诗》是()朝()写的,这是他的《已亥杂诗》中是第()首,

5、其中“九州”的意思是();"生气”的意思是()「恃”的读音是(),意思是();“喑”的读音是(),意思是(八“刀马齐喑”是比喻()。“究”的意思是();“抖擞”的意思是()。九州古时指(),还冇()、()也指中国。诗人用“(,)”表达自己的愿望,反映了诗人()。八、读《浣溪沙》,完成练习。苏轼是()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屮描写西湖的名句是(),()。他写的()诗《题西临壁》有两句(),()。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

6、沙”是()名。这首词还冇“序”,是:(),(),()0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丛F阙的:“(),()”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精神。苏轼乂名(),他与父亲()弟弟()合成()0九、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这首词作者(),“卜算了”是(),“送鲍浩然Z浙东”是()。起首用()比喻(),用()比喻()O然后进行()问,“()”?然后回答:a()O”这是指()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最后,作者嘱咐():(),()0表达了诗人()0

7、十、诗句填写完整:1、,江枫渔火对愁眠。可怜九月初三月,,也傍桑阴学种瓜。,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别写岀春、夏、秋、冬景物的诗各两句。写春的:写夏的:写秋的:写冬的:3、诗人笔下别有情趣的生活诗句,如:(1放风筝:(2捉蝴蝶:(4捕蝉:(5钓鱼:4、同一事物不同诗人写的诗句,如梅花;(1王安右的《梅花》:,(2王冕的《墨梅》:(3毛泽东《咏梅》:5、花草无语,文人有意,折射岀的是人的精神魅力。(写诗句)(1小草里冇白居易的进取精神:(2落花里有龚自珍的奉献精神:(3菊花里有陶渊明的隐士情怀:(4梅花里

8、有王冕的咼洁品格:(5人们常用杜甫的:,。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潜移默化的培育和熏陶。(6用:,表达慈母的爱了Z情。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