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洁文化思想的史镜今鉴

关于廉洁文化思想的史镜今鉴

ID:41651517

大小:54.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关于廉洁文化思想的史镜今鉴_第1页
关于廉洁文化思想的史镜今鉴_第2页
关于廉洁文化思想的史镜今鉴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廉洁文化思想的史镜今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廉洁文化思想的史镜今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廉洁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蕴藏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就倡导廉洁文化思想的表述不仅深刻高远且极富哲理,兹特摘录其中部分内容进行学习交流,以期起到史镜今鉴的作用。一、上善若水最高尚、最钦佩的品格应像水一样清澈透底,一个社会若能廉明如水,腐败则无处寄生。因此,做人也好,执政也罢,都应坚守廉洁如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二由此可见“廉"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在以清廉之风

2、主政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一旦腐败之风盛行,民心就开始离散,国运就开始衰退。所以老子认为一个政权要稳固长久,首先必须教育为官者上善若水,廉洁治政,此乃百姓与国家的福音。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素:无色彩的布;朴:未经雕琢的木。“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就是主张人们保持朴素的本性,减少私心和欲望,避免因贪欲而丧失人格,沦为历史罪人。这既是对一个人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世人百姓对为官者思想品格的一种期望。老子作为掌管国家历史典籍的史官,深刻认识到贪欲是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人心道德尽失的根源。其在《道

3、德经》第十二章尖锐地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攻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二认为“五色*“五音1“五味"等物欲的诱惑会使部分意志不坚定者思想迷乱、行为失控,或贪名贪利,或贪色贪玩,但终将“连本带息吟也偿还。一语中的,点明了贪求物欲的恶果,令人警醒。三、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在《道德经》第九章论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意思是说满屋子的金玉财宝,并不能长久保持;由富贵而生骄纵之心,是自己给自己遗留祸殃。事实上,古往今来,财富本身并不是祸患,带来祸患

4、的是对财富的贪婪之心。因此,老子告诫世人,贪恋财富、放纵物欲终有一天会为自己招来灾难。“贪者是在贪祸J这话反过来证明,只有廉洁之人才能得安宁,得快乐,得长久。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在《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老子通过三个设问:名声和生命相比,哪一个更亲爱?身体与财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获得与丧失相比,哪一个危害更大?非常通俗地阐明了贪求名利与失去生命精神的利害关系,倡导世人要学会知足、知止,淡泊名利,

5、切不可贪得无厌。五、去甚,去奢,去泰这里的“甚”是“极端,啲意思;“針是指“奢侈;“泰观是“安逸,过分的舒适二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中主张去甚,去奢,去泰,并不是说要克除人类的自然欲望,而是说对于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如贪图奢侈生活与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必须减少到最低程度,直到根绝。只有根绝了对身外之物的欲望,才可顺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二才可做到胸怀天下,心静抱朴,安于廉洁,执政为民。六、我有三宝,持而保之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一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

6、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将慈爱、节俭、处下居后当作人生三宝,这是他为人处世、无为而治思想的最高智慧。因为,慈爱能成就民众信任,节俭能成就天下富足,处下而不争名利则能成就合力共事。一个廉洁的人必从尊俭德开始,不贪婪,不放纵,不见钱眼开,不贪赃枉法。持俭才能守廉,守廉才能兴廉,兴廉才有廉政之风。综上可知,不守廉洁,必将导致自我堕落、政权毁灭、国家败亡的恶果。古人提倡的廉洁文化思想至今仍直透人心,观照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