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教学过程说课稿

分式教学过程说课稿

ID:41659703

大小:58.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分式教学过程说课稿_第1页
分式教学过程说课稿_第2页
分式教学过程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分式教学过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式教学过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是数与代数的一块重要内容。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情景屮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以及小学学过的分数知识基础上,对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rti整式扩充到有理式。分式类比分数而定义的思想方法对下面分式的性质及运算有着知识上的迁移。因而本节将承担奠定知识基础与渗透思想方法的双重任务。本节教学重点是:分式的概念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本节教学难

2、点是:例2的分析与理解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校举行运动会,小明,小张,李刚,及李爽参加了100米比赛,假设他们都是匀速跑步(1)若小明的速度为7米每秒,则小明需要的吋间是多少秒?(2)若小张的速度为V米每秒,则小张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3)小张的速度为V米每秒,李刚的速度比小张的速度慢了X米每秒,则李刚跑完一百米用了多少秒?(4)小明的速度为7米每秒,起跑时李爽比小明慢了1秒,但李爽跑得比小明快,结果起跑后十秒吋李爽追上了小明,则李爽的速度是多少?设计意图:我对节前语中的引例做了调整。由于学生生活经历的缺乏,対节前语中的情境认识

3、不够,会感到陌生感。而运动会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这情境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在解答引例的过程屮,让学生初步感受从分数到分式的扩展过程,进一步体会分式是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模型,为引入分式概念做好准备。同时也为本节的例2难点的突破做了一定的铺垫。(二)合作学习,探求新知1.由引例可得:(1)1004-7=—(2)l()04-V=—(3)1004-(V-X)二7VV-X(4)7"&—1)二工r-1学生观察这些式子,思考以下问题并与同伴交流:a)这儿个代数式分别表示什么运算b)第2,3,4个式子屮分子分母分别是什么代数式c)第2,3

4、,4个式子与第一个式子分母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11!整式与分式的异同,使学生对分式的概念先有一个粗略的总体认识,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对反映新知识内容的文字,符号有一个表层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2.让学生尝试给分式下定义,教师整合学生的意见,给以完善给出分式的定义:表示两个整式相除,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分式。设计意图:本环节没有直接给出分式的定义,而是先让学生思考,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1.辨一辨a.指出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5、31b3x+2ya+h2XQ+15abb.让学生举出认为是分式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判断设计意图:通过直接辨析与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分式,加深巩固对分式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三)循序渐近,再探新知21.—当x=・l,0,2时,分别求代数式的值?x2.—屮x能取任何实数吗?x+2类比小学学过的要使分数有意义,分母不能为零,容易得到要使分式有意义,分母也不能为零。得出分式的意义:分式屮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当分母值为零时,分式就没有意义。(四)新知应用例1.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X1+XX1-3(1)(2)(3),’(4)

6、.4x-lx2-x+2兀+3宀-x-12变式练习1:以上各分式,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无意义。变式练习2:以上各分式,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零。设计意图:例题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的要求。通过变式练习,弥补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更开阔,更灵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样设计例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五)难点突破例2是本节课的难点。一是因为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题中的已知数都是用字母表示,造成学生

7、理解上的困难。二是因为该题涉及了列分式,求分式的值等多方面。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串:1.仔细审题,题屮有哪些已知量,求什么量?2.这是行程问题中的哪一类问题?时间,速度,路程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3.甲为什么能追上乙,甲的速度乙的速度快多少?4.甲从出发到追上乙时,路程比乙多行驶了多少?同时帮助学生画出行程示意图,理解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等于追距除以两人的速度差。第二问是求代数式的值,书写时要做好示范,培养学生正确规范书写的习惯。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过渡到难点,充分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分散降低了难点。例题讲解好后,结合本节课的内容:

8、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提出以下思考题:b亠亠若取a=5,b=5,分式——有意义吗?它所表示的实际情境是什么?a-b让学生体会分母等于零时,分式无意义在实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