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与策略浅析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与策略浅析

ID:41664430

大小:61.2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9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与策略浅析_第1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与策略浅析_第2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与策略浅析_第3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与策略浅析_第4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与策略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与策略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与策略浅析西昌阳光学校朱真龙一、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编排特点(一)新教材的七大特点:整体编排:调整结构和顺序;计算法则:注重呈现和理解;估算教学:侧重意义和运用;解决问题:突出线索和步骤;数学广角:渗透思想和方法;实践活动:强调综合和积累;反思评价:培养习惯和兴趣。(二)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编排特点系统处理“解决问题”,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提供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1、进一步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数的认识、认识图形、找规律等内容的教学中安排了运用所学知

2、识解决问题的例题,为培养学牛的“四能”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2、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逐步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低年级教材一般用“你知道了什么?”,中高年级“阅读与理解”);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之(低年级教材一般用“怎么解答”,中高年级用“分析与解答”);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低年级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中高年级用“回顾与反思”提示)。3、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修订后的教材大大丰富了

3、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使学牛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例题中呈现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方法,表达了尊重学生的发展现实,允许学生用合适于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注意题材广泛、联系实际,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都注意改变传统的应用题编排内容,采用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学牛的牛活经验与思维水平,选择学牛将会面对并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例题,这样的安排更能体现出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特征。5、为学生发现数学、提出

4、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除了在许多题目屮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夕卜,还安排了专门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加以解决,培养学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方式一一习惯一一细节一一品质与能力1、书写习惯:规范认真,在规范的基础上,学生更容易养成认真的习惯,也可少走弯路。(笔算竖式的写法、递等式的写法、分数运算的写法、约分后的商的书写位置、解决问题数学位置的对比)272、审题习惯:边读边勾、手脑并用、(三+上)X13X1513153、分析习

5、惯:写画结合4、及时检验:合理、合适、不同方法的验证。5、反思质疑以上习惯实际上也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好的方法坚持下来,就成了一种好的习惯,而好的习惯又促进能力的提升。三、“解决问题”学习策略实践(一)重视“解决问题”学习策略指导平时教学中,我注重“解题”四步策略的训练:一读一一了解大意;二勾重要信息和关键词;三画(写)一一形成表象,题意再现;四问一一抓住木质,题型归类。1、数学阅读一一信息解读策略。解决问题是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数学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信息的解读能力是必备的。(1)全面把握: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将

6、题中的各部分都要看到;(1)注意细节: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容易忽略,这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细节;(2)“阪龄①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相遇。你对这里的“相遇”的数学理解是?②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第一次在距A地8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行,到两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在距A地4千米处相遇。这里的两个“相遇”又怎么理解?:第二次相遇又是什么意思?③女口果每分^走100米贝醍前5分钟至哒。“提前”怎么理解?诸如:节约与浪费、增产与斛④一些学生形成了一种见“共”见“多”就加,见“剩”见“少”就减的定向思维。其实,它们在不同的题目中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在指导解读时,既要讲清

7、这类词语的本义,还要讲清在具体题目屮的不同含义。可以将意思相同解法相同的与意思不同解法也不同的题型分别归类列举,让学生在解读训练中观察、比较、判断,并从中得到启迪。例:张三、李四、王五共写8个大字,其中李四写了4个,张三、王五共写多少个?例:40个同学排队,每10人排一队,一共排儿队?这两题同样是求“一共”,一用减法,一用除法。在解读屮经常进行这方面的对比训练,学生就能改变原有的思维倾向,较快地提高解题能力。(3)联想扩散:甲是乙的纟,对此你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