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121”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初中数学课堂“121”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ID:41667228

大小:56.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初中数学课堂“121”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121”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121”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121”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21”教学模式的探索摘要:现今,教学模式在不断变革:课堂标准、教学要求层出不穷,各个学校都在硏究新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本校的教学质虽,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老师的教学负担。学校领导和校长带领我校全体老师,开展了“121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同事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成绩也随Z有所进步。关键词:初屮、数学课堂、121模式一、“121”模式一节课有预习时间,有解惑答疑的时间,有练习时间的一节课。我把整节课40分钟分成三部分:10分钟时间用于学生预习;20分钟时间用于新授解惑;10分钟时间用于学主自主练习。简称为

2、“121”教学模式。⑴二、课前一个“1”为前提(10分钟)学生加强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为前提连接木堂课新知识探索为基础便是课前的复习和预习。1.预习耍以本课重点作为依据同上一节数学课知识和连接的层度往往决定这一节课的好坏,在预习时要带领学生找出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因为教材编辑者婆经过不断思考■探索Z后才能制定出一节课的重点,这便是这节课的精妙之处。因此我对课堂前io分钟做出这样的安排:将答题卡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围绕上一节课知识的题目(3-5题);其二是和木节课知识相关的题目(2-3题)。实践表明:与上节课知识相关的题冃,大部分学生町以很好完成,但是和木节课知识相关的题目就只有小部分学牛•

3、能够很好完成。当不能完成时,学生应当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研学课本,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本堂课新知识的研究。完成初步研读课本以后,一部分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与木节课知识相关的2〜3题,也就是题卡的第二部分,老师给予这部分学生奖赏和鼓励。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便可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从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增强其学习的动力。2.理清课堂重点数学教学Z中,本堂课新知识应用的绝妙Z处在丁课本例题的解题方法,数学课堂的重中Z重是理解公式、定理、定义、概念。老师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掌握新知识,理解课堂难点、掌握课堂重点,就要将教学方法粕心设计好。比如在教授“内错角、同位角、同

4、旁内角”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将英文大写字母中的"Z”看成变形的内错角,对以将英文大写字母“1;”看成变形的同位角,也可以将英文大写字母屮的“N”看成变形的同旁内角。依据这三种角的特征分别把他们看成学生所熟悉的英文大写字母,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清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这三种角。三、激励学生提出疑问(20分钟)首先,老师必须要把握机会肯定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其次是紧接着语言精炼给学生解释疑问,最后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判和纠正错误,教师应该及时赞扬激励、慢慢引导学生提出精妙的解题方法。1.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数学课木上的部分例题给同学和老师都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思考、探索空间,非常容易诱发学生探索的

5、积极性,所以说数学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例如对初一应用题的讲解,“水的流速+静水时船的速度二顺水时船的速度”“静水时船的速度-水的流速二逆水时船的速度”,学牛听我讲解完并思考Z后,儿个思维活跃的学生便抢着说:“老师,我们在河流中航行船的时候,可以通过让船只顺水漂游,便能够节省很多燃油,节约钱的同吋也可以保护环境。”又有学生站起来说:“同样飞机也对以利用风力,顺风飞行同样也节约燃油,也可以保护环境”还冇同学兴奋地说:“这样我们以后坐船、坐飞机就可以不买票啦!”我听了同学们枳极的诉说之后很开心地鼓舞道:“你们真聪明呀!相信你们通过今天的努力,打好学业基础,明天你们一定能实现所说的梦想”鼓舞完

6、后,留下一部分课堂时问让同学们议论他们的想法的可行性。这样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吋学生对未来的想想也得到激发。2.对教学难点提出疑问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初一学生,针对初中学生这一性格特点教材编写者为了给学生附下了极人的空间发挥,有意在数学课木上编写了部分-•题多解的数学题。例如在最后一步求方程解的时候,部分同学同时乘以未知数系数的倒数,而部分学生同时除以未知数系数,这样看来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解题方法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和这种问题相似的题n,我们要顺势引导,巧妙利用学生好奇善问的特殊心理特点,借此持续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四、课堂训练,及

7、时反馈(10分钟)对一堂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回想、思考、反思和完备得依托对这节数学课堂的反馈,其目的在于对这节课的新知识的升华应用和变迁,也是对木节课新知识的练习与巩固。比如:数学课本上平方差的公式可以分解求解,那么平方和公式可不可以分解呢?再如: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已知条件出发,思考从哪一个已知条件入手能够更简洁地写推理过程,去完成儿何证明题。能够提出了各种可行的办法依赖于学牛积极的思维和创造性,长此以往的训练可以拓展延伸学生学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