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真模考卷二答案解析

2011年全真模考卷二答案解析

ID:41679484

大小:12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29

2011年全真模考卷二答案解析_第1页
2011年全真模考卷二答案解析_第2页
2011年全真模考卷二答案解析_第3页
2011年全真模考卷二答案解析_第4页
2011年全真模考卷二答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全真模考卷二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国研发中心司法考试资料精华联系电话:010-52711850/512011年全真模考卷二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罪刑法定原则及派生原则,我国《刑法》第3条、第4条、第5条分别规定了我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其中,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包括排斥习惯法的制定法原则、禁止有罪类推原则、排斥绝对不定期刑原则和禁止重法溯及既往原则。因此B、C、D均错误。2.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第200条的规定,A正确。根据《刑法》第3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

2、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B、C正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单位有关人员为谋取单位利益组织实施盗窃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盗窃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因此,对于单位组织实施的盗窃电力的行为依照盗窃罪追究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即按照自然人犯罪来定,并不是单位犯罪。选项D不正确。3.答案:B。解析:行为人在看不清楚的情况下,明知道可能错伤人甚至杀错人,仍然开枪,构成故意杀人罪,主观上为间接故意。4.答案:B。解析:正当防卫要求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在财产性违法犯罪情况

3、下,不法侵害人虽然已经得手,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换言之,被当场发现并同时受到追捕的财产性违法犯罪的侵害行为,一直延续到不法侵害人将其所取得的财物藏匿至安全场所为止;在此之前,追捕者可以使用强力将财物取回,但追击行为必须连续而不能中断。因此,本题应选B选项。5.答案:B。解析:特殊身份必须是行为人开始实施犯罪行为时就已经具有的特殊资格或已经形成的特殊地位或状态,因实施犯罪才在犯罪活动或者犯罪组织中形成的特殊地位(如首要分子)不是特殊身份。特殊身份既可以是因出生等事实关系所形成的身份,如男女、亲属关系,也可能是由于法律规定所形成的身

4、份,如证人;还可能是同时由于事实关系与法律规定形成的身份。因此性别、国籍等可能成为特殊身份,第②句错误,由此可以排除A、C、D选项,本题应选B项。6.答案:D。解析:甲服用安眠药是自杀行为,本案中的乙并没有救助的义务,因此对甲的死亡不承担责任。作为义务的来源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乙并不具备上述义务,因此不成立不作为犯罪。7.答案:A。解析:A项中甲的行为属于自动放弃可以重复侵害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B项中“踩点”后被抓,因盗窃行为尚未着手,属于犯罪预备。C项中,因用淀粉杀人不具备法益侵害的危险性,因此属于绝对不能犯,

5、而非犯罪未遂。D项中,无法抢到财物属于犯罪不能得逞的客观障碍,虽然行为人存在认识错误,但是不影响对其行为的定性。对于甲而言,属于“欲达目的而不能”,不属于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8.答案:B。解析:地址: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18号北京国际大厦B座11层网址:www.wanguoschool.net万国研发中心司法考试资料精华联系电话:010-52711850/51本案中,丙的行为是事前无同谋的事后帮助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对这种事后帮助行为应单独定罪处罚。丙的行为符合帮助毁灭证据罪的构成要件,应以该罪处罚。因此B选项正确,当选。9.答案:B。解析:B选项情形属于实施一个犯罪行为,

6、同时触犯两个罪名,构成想象竞合犯。而D项中的情形符合牵连犯的构成要件。A选项是吸收犯。C选项是数个行为,应实行数罪并罚。10.答案:C。解析:《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如何理解“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问题的电话答复》指出,在羁押期间已是孕妇的被告人,无论其怀孕是否属于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也不论其是否自然流产或者经人工流产以及流产后移送起诉或审判期间的长短,都应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可以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规定,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的时

7、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据此,A、B两项表述正确,不当选。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C项表述错误而D项表述正确。11.答案:C。解析: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不满足累犯前罪已经执行完毕或者被赦免的要求,不构成累犯。不论所犯新罪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还是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只要没有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都应当撤销缓刑,将前后两罪合并处罚。12.答案:A。解析:A项中甲父将甲送到派出所,符合“视为自动投案”,甲还如实供述了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