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差热分析

实验六差热分析

ID:41702719

大小:66.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30

实验六差热分析_第1页
实验六差热分析_第2页
实验六差热分析_第3页
实验六差热分析_第4页
实验六差热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六差热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六差热分析一、实验目的与任务1.了解差热分析的仪器装置及使用方法。2.掌握差热分析的基木原理和用差热曲线鉴定矿物的方法。3.测绘一个混合物的差热1111线,并解释峰谷产牛的原因。二、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1.基本原理物质在加热过程小的某一特定温度下,往往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并伴随有吸、放热现彖。差热分析(DTA)是通过物质在加热过程屮特定温度下的吸、放热现彖来研究物质的各种性质的。它是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技术。检测和记录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仪器是差热分析仪。它主要山加热炉及温度控制单元、样品支持器

2、、热电偶及记录仪组成。在进行差热分析时,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在加热炉中两里,比堀底部装有热电偶,并接成差接形式,如图12。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热端中的一端与试样容器相连,另一端与参比物容器相连,其冷端与记录仪相连。在加热过程中,当试样发生物质化学变化时如伴随有释放或吸收热量效应,将使试样温度高于或低于参比物温度,记录两者的温度差就得到差热

3、11

4、线(DTA

5、11

6、线),具纵坐标为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差,向上表示放热反应,向下表示吸热反应;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口左向右表示增加。盹炉AT-筋率调整电路/?624徽伏放大器集成电路0^l/?645红

7、I询零电岳]

8、廉线£位电唏

9、笔图12差热放大器方框图通过分析差热曲线出峰温度、峰谷的数目、形状和人小,并结合试样的来源及其他分析资料,可鉴定出原料或产物的矿物、相变,进而找出吸热或放热效应的原因。2.差热曲线的分析方法差热曲线的分析,究英根木就是解释差热曲线上每一个峰谷产生的原因,从而分析出被测样是由哪吐物相组成的。(1)峰谷产牛的原因①矿物的脱水:矿物脱水时表现为吸热。出峰温度、峰谷大小M含水类型、含水多少及矿务结构有关。②相变: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变或多晶转变多数表现为吸热。③物质的化合与分解: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化合生成新矿物表

10、现为放热,而物质的分解表现为吸热。④氧化与还原:物质在加热过程发生氧化反应时表现为放热,而发生述原反应时表现为吸热。(2)峰谷温度标注在差热分析中,当试样和参比物Z间的温度差为常数时,实验记录的曲线是一条平直线,称之为基线。当试样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热效应而使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不为常数时,实验记录的]11

11、线偏离基线,离开基线然后乂回到基线的部分称为峰谷。试样温度低于参比物温度,温度差为负值的时吸热峰。试样温度高于参比物温度,温度差为疋值的是放热峰。差热峰谷的温度是进行差热分析的重要指标,通常应标注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和峰值温度。

12、一般把曲线偏离棊线的起点所对应的温度作为峰谷的起始温度,如图13中a点对应的温度。把Illi线回到基线的止点对应的温度作为峰值的终止温度,如图小b点对应的温度。把曲线偏离基线的最大值点所对应的温度作为峰谷的峰值温度,如图中c点对应的温度。实验证明,上述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尤其是峰值温度受实验条件的影响较大;因而,当要求较准确地表征试样的反应温度时,采用外推起始温度,即峰谷前沿最人斜率点的切线与外延基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如图中Q点对应的温度。各种温度的具体数值可从相应升温曲线上查到,配有计算机的差热仪可自动纪录打印温度数值。图13峰值温

13、度标注(3)矿物鉴定和分析应用差热Illi线來进行矿物鉴定,如被测物质是单相矿物,则可将所测差热Illi线与标准物质的或标准图谱集上的差热曲线对照,若两者的峰谷温度、数冃及形状大小彼此对应吻合,则所测物质基木上可以认为是标准差热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如被测物质是混合物,混介物中每种物质的物理化V变化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在差热Illi线上反映出來,峰谷可能重叠,峰温可能变化,这时若只将所测差热曲线少标准图谱对比,一般不能作出确切的鉴定。通常应结合其他鉴定方法如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等进一步的确定。值得提出的是,矿物木身及实验条件对羌热曲线峰谷

14、的温度及外貌启较人的彩响,如矿物不纯或掺杂,矿物的颗粒度、用量及装填密度变化、升温速率或试样周围的气氛改变等都可使峰温位移、形貌改变、分辨率降低。因此,在进行差热Illi线分析的对比分析时,应仔细考虑这些因素,并结合试样的來源及其他分析资料,解释清楚Illi线上的每一峰谷产牛的原因。差热分析鉴定混合物的可靠程度较低,一般只把它作为鉴定物相的辅助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差热分析通常是用来研究物质在高温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如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和各种天然矿物的脱水、分解、相变过程,以及高温材料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的形成规律,为原材料的利

15、用和新材料的研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图14(a).⑹分別示出了化学成分(用质量分数表示)为SiO225.22%,A12O34.32%,Fe2O33.62%,CaCO3(以CaO计算)61.84%的水泥原料在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