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五章近代德国教育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近代德国教育

ID:41705214

大小:58.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30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近代德国教育_第1页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近代德国教育_第2页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近代德国教育_第3页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近代德国教育_第4页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近代德国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近代德国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章近代德国教育第一节德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概况一、政治经济背景17〜19世纪初,英国、法国都经历了资产阶级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其时,徳国还是由普魯士、奥地利等大小城邦国组成的封建联盟式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70%以上,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软弱但向往革命。1848年3月建立二元制君主立宪之后,工业高速发展,至U50、60年代形成了重工业为先导的模式,成为居美国之后的第二工业强国。二、教育制度的发展1、新教派控制教育吋期16世纪中叶,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路德派和后來的虔信派为发展新教势力I•分重视教育。二派

2、的教育势力各有侧重:路徳派:初等学校、拉丁中学和文法屮学(文科屮学的前身)、人学。虔信派:贫民学校(免费)、初等学校、拉丁学校和师范学校。2、各城邦国分权管理吋期1)颁布教育法令实现国家化①腓特烈二世学校教育法令(1763)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实行罚款。②1794年普鲁士颁布《民法》被称为世俗教育的“大宪章”规定各级学校均系国家机构,管理和教冇青年是学校的职责,设立学校要经国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观察。2)设立学校教育管理机构1787年普鲁士成立高级学校委员会负责

3、管理屮等、高等学校。3)实科中学的建立实科中学最早出现了18世纪的徳国,比英国、法国早了一个I比纪。它是一种即具有普通教育性质,乂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1708年虔信派教徒席姆勒在哈勒创办“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屮学”1747年赫克在柏林开办“经济学、数学实科屮学”。3、洪堡徳教育改革时期1)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以学习、移植卢梭教育思想为宗旨,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代表人物是巴西多。泛爱主义学校以户外活动和游戏为重要课程。2)新人文主义运动新人文

4、主义运动与泛爱主义学校运动相呼应,是徳国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打著学习和发扬古希腊文化一•切珍贵和有用东西的旗号,被称为笫二文艺复兴运动。3)洪堡徳教冇改革洪堡德是新人文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1808年担任公共教育部长,领导和管理全普鲁士的学校教育工作。①注意基础教育质量,改进和加强了小学师资的培训工作。②改革文科中学,扩大普通基础学科的教学,使文科中学更接近实际生活。③加强对屮7师资的考检与选择,屮学教师需通过国家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改变了山神学家、牧师任教的现象。④重视重建新的大学,注

5、意把大学办成哲学、科学和学术的中心。洪徳堡和费希特于1810年创建了柏林人学,聘请黑格尔(哲学)、冯特(实验心理学)、斯塔尔(法律)、穆拉(病理解剖学)担任教师。马克思曾在这里学习。第二节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著作(略)二、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形而上学实在论哲学、观念心理学和五种道徳伦理观的基础上的。1、形而上学实在论认为构成宇宙的是无数绝对的实在(精神实体),使宇宙具有不变的内核。而且不可知。实在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关系,乂构成了可变的外形。2、观念心理学统觉(appercep

6、tion)一词最早由莱布尼兹捉出,认为统觉是一种自发活动,它主要依赖于心灵屮已有内容的影响。通过统觉,人们理解、记忆和思考相互联合的观念,从而使高级的思维活动得以完成。康德继承并发展了莱布尼兹的统觉理论。认为统觉是理智的活动,统觉的能力不是建立在灵魂已有内容的基础上的,而是由一切产生于外界的经验所赋予的。(认识论视野)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观念山感觉引起,并由于观念间的引力以某种方式产生联合,从而使简单观念成为复杂观念。五种道德是内心自由(内心的判断)、完善(内部理智能力的协调)、仁慈、正义(克已导法的

7、观念)、公平与报偿(法律制裁)。它们是维持现存社会的永恒真理和道徳标准。内心自由指的是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说対真善美貝有了明确的认识,就能够自觉地依照道徳规范行事,使口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完善指人调节自己的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仁慈是指一种绝对的善,它要求人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与人为善,从而使口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协调统一。正义的观念也就是守法的观念,它要求避免不同意志ZI'可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或法律)解决冲突。公平与报偿是指当人故意作祟时予以应冇的惩罚,即善冇善报恶冇恶报。三、

8、学校儿童管理论1、地位与作用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教学和道徳教育的首要条件。因为管理是制止儿童盲目冲动的种子烈性发展和防止儿童反社会倾向滋生的冇力手段。2、措丿施和方法惩罚性威胁:学校应规定具体的命令、禁则,设惩罚簿。监督惩罚:批评、警告、站墙角、禁食、禁闭、打手等。安排紧凑而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儿童无空闲做不好的事。3、简评肯定了儿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管理方法中如规章制度、丰富的活动、教育者的威信与爱等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