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

ID:41709353

大小:97.7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30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1.真核微生物: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真菌、显微藻菌和原生动物等都是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称为真核微生物。2.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冇细胞壁或用青霉索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冇一层细胞膜包裹的闘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它们只能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保存或维持牛长。3.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木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病毒是一类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形态存在的病原体,它们即可通过感染宿主并借助其代谢系统大量复

2、制自己,乂可在离体条件下,以生物大分子状态长期保持其感染活性。4.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人型肉质了实体结构的真菌。在潮湿气候下,它们往往在有机物上人最生长繁殖,从而引起食物、T农业产品的霉变或植物的真菌病害。5.荚膜:某些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是位于细胞壁表面的-•层松散的粘液物质,荚膜的成分因不同菌种而异,主要是由葡萄糖与葡萄糖醛酸组成的聚合物,也有含多肽与脂质的。一般在动物体内或含有血清或糖的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英膜,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续传代则易消失。荚膜不易着色,可用特殊染色法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如用墨汁作负染色,则荚膜显现更为

3、清楚,先用染料染菌休,然后用墨汁将背景涂黑,即负染色法。重点内容1•产黄青霉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霉菌,特别是在食物或者室内坏境中最为常见。是生产青霉素的重要工业菌种。霉菌形态和构造:霉菌营养体的基木单位是菌丝。有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两种。通过载片培养可以较清楚的观察菌丝的形态和构造。菌丝体及其各种分化形态:当霉菌抱子落在适宜的基质上后,就发芽生长并产生菌丝,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分两类:密布在固体营养基质内部,主要执行吸取营养物功能的菌丝体,称营养菌丝体。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则称

4、气牛菌丝体。霉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主要产生大量的无性抱子或有性泡子来完成。霉菌的菌落:宏观上菌落形态较人、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不一致。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在固体培养基上牛长时乂有营养菌丝和气牛菌丝的分化。2•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成分G+细菌G•细菌肽聚糖含量很高(一般为90%)含量很低(5^20)磷壁酸含量较高(<30)0脂质一般无(<2)含量很高(约20)蛋白质0~少量含量较高共有组分:肽聚糖特有组分:G+细菌磷壁酸、G•细菌脂多糖I)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大和化学成分简单

5、,一般含60%・95%肽聚糖和10%-30%磷壁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小的特有成分。肽聚糖分子由肽和聚糊两部分组成,其小的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聚糖则是由N・乙酰葡糊胺和N・乙酰胞樂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的长链。成三维立体结构。具屮肽聚糖单体rfl3部分纽成:①双糖单位:由一个N・乙酰窗糖胺通过4•糖廿键与另一个N■乙酰胞壁酸相连。这一双糖单位中的0畀,4•糖昔键很易被一种广泛分布于卵清、人泪和鼻涕以及部分细菌和噬菌体中的溶菌晦所水解,从而导致细菌因细胞壁肽聚糖的“散架”而死亡。②四肽尾: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

6、N-乙酰胞壁酸上的四肽尾为L-Ala-D-Glu-L-Lys-D-Ala,其中两种D型氨基酸一般仅在细菌细胞樂上见到。③肽桥:肽桥为氨基酸五肽,它起着连接前示两个四肽尾分了的“桥梁”作用。肽桥的变化其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U•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主要生理功能: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Ca2+等两价阳离子,以提肓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酚的活力②贮藏元素③调节细胞内口溶素,借以防止细胞内因口溶而死亡④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⑤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可作为菌种鉴定⑥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

7、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冇抗补体的作用。IDG■细菌的细胞壁:特点是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故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G-细菌肽聚糖单体结构与G+细菌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丁:①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不是赖氨酸,而是被一种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甲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前后两单体间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Ala)的竣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外膜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