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

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

ID:41714268

大小:81.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30

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_第1页
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_第2页
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_第3页
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_第4页
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编码的应用研究(凡新雷2011通信与信息系统学号:112201149)摘要:介绍网络编码在无线中继网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指出英2个典型应用场景是双向对传网络和组播重传网络。阐述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设计具体的实现协议;(2)在实际网络条件下,采用网络编码后的网络容量及可达该容量的传输策略;(3)针对物理层网络编码,从混合信号中分离出需要的信号。关键词:网络编码;无线中继网络;吞吐量ApplicationsResearchofNetworkCoding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anoverviewoftheapplicationso

2、fnetworkcodinginwirelessrelayingnetworks.Twotypicalscenariosofwirelessnetworkcodingaretwo-wayrelaynetworksandmulticastretransmissionnetworks・Somekeyproblemsofnetworkcodinginwirelessrelayingnetworksareasfollows:(l)Designimplementationsofwirelessnetworkcoding;(2)Analyzethecapacityofnetworkco

3、dingandthecorrespondingtransmissionschemesinactualnetworkenvironments;(3)Investigatehowtoseparatetherequiredsignalfromthemixedsignalforphysicallayernetworkcoding.Futureworkonnetworkcodingisalsosummarized・Keywords:networkcoding;wirelessrelaynetworks;throughput1概述网络编码[1]的核心思想是突破传统网络中只允许中继节点转

4、发数据的限制,允许中继节点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组合、编码等智能化处理。这种处理通常以编码的方式在网络层实现,因此,被称为网络编码。网络编码的优势是能有效提高网络的吞叶量,使有线组播网络的吞吐量达到其理论上界——网络的最大流最小割容量。目前,网络编码己成为网络领域、信息论领域以及编码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其应用范圉也从有线网络向无线网络,尤其是无线中继网络扩展。无线信道具有广播特性,因此,在无线网络中的信息传输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使用网络编码技术能减少冗余数据并进行数据压缩,从而提高网络的总吞吐量,达到提高频率资源利用效率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目的。此外,在无线网络中,网

5、络编码的思想还可以应用在物理层,这种技术被称为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利用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解决节点间相互干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网络吞吐量,以及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关于网络编码的研究,如文献[2・3]等。本文以网络编码的应用为重点,综述无线网络编码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网络编码的基本概念首先⑴以“蝶形图”为例,解释了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S是源节点,R1和R2是2个目的节点。各链路的信道容量均为1。根据最大流最小割定理,S到R1或R2的最大流为2。如果采用转发技术,传输过程如图1(a)所示。其中,2条传

6、输路径在链路(3,4)交迭,节点3无法在单位时间内传送2bil数据a和b,使用转发技术无法达到网络的理论容量。如果采用网络编码技术,允许中继节点对信息进行编码处理,传输过程如图1(b)所示。节点3对数据a和b进行编码处理,得到a+b,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将a+b发送出去。于是,R1接收到a和a+b后,通过解码得到b。类似的,R2可以得到比特a和・于是,S在单位时间内向2个目的节点发送了2bit信息,信息传输速率达到网络流量的理论上限。该例说明了网络编码技术能充分利用信息流的特性,有效提高有线网络的吞吐量。下文将重点介绍网络编码在无线中继网络中的应用。图1蝶形图3网络层网络编码

7、为区别物理层网络编码,在网络层进行操作的网络编码技术称为网络层网络编码。网络层网络编码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是无线双向中继网络。图2显示了一个三节点的无线双向中继网络。节点S1和S2需要互相发送数据,节点X为中继节点。如果采用传统的转发技术,整个过程需要4个时隙,如图2(a)所示。如果采用网络编码技术,整个过程需要3个时隙,如图2(b)所示,其关键在于,在时隙3,节点X利用网络编码技术,对数据a和b进行编码操作得到数据a+b,然后将编码后的数据广播给S1和S2。(b)网络编码模式(“传统转发模式图2无线中继网络中的2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