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破妄显真义之探讨

大佛顶首楞严经破妄显真义之探讨

ID:41723090

大小:53.9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破妄显真义之探讨_第1页
大佛顶首楞严经破妄显真义之探讨_第2页
大佛顶首楞严经破妄显真义之探讨_第3页
大佛顶首楞严经破妄显真义之探讨_第4页
大佛顶首楞严经破妄显真义之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破妄显真义之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佛頂首楞嚴經》「破妄顯真」義之探討學級:華梵大學哲研碩專二學號:m9448006姓名:曾素連摘要:《楞嚴經》從古至今在佛門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向來為佛教界所尊祟。它是指導人們修心養性,彰顯「藏心」一-如何為人、以及指引人與環境如何相處之道的指南。尤其,「破妄識、顯真心」更是指引著我們脫離苦海,免於輪迴於六道的苦難境遇的關鍵。本文作者探討《楞嚴經》的目的,是欲藉由諸位大師-白聖、慧律、太虛、彳炎虛、瑛、守陪、宣化、星雲等等的大作及《大藏經》、《卍續藏經》一窺堂奧,去瞭解宇宙、人生一一真心的道理及生死、成佛之大事。作者對於本文主軸論題:《楞嚴經》之「破妄識顯真心」的論述,是以諸位大師、先進的相

2、關看法做個比較、再加上有關注疏,《大藏經》、《卍續藏經》作資料的蒐集、分析、比較,作客觀的論述,不做主觀的批判,尊重學術自由的精神,互尊、互重。作者詳細地經過資料的尋找、蒐集、綜合、研究、分析所得的結果,最後採用「天台宗」的五重玄義的方法來詮釋《楞嚴經》中「破妄識顯真心」的思想義理,以尋找存在的究竟真實義,以及探索「宇宙萬象」皆由真心影現一一本如來藏即妄即真的真理觀,並總結《楞嚴經》對世人的學術思想與社會人心之貢獻所在。本論文分為四節討論,第一節、前言:一、探究《楞嚴經》的目的與動機。二、探究《楞嚴經》的範圍與方法。第二節「破妄、顯真」尋找存在的究竟真實義:一、破「妄識心、顯真心」一七徵阿難心

3、目所在。二、論「見性顯真心」一開示真心,說生滅與不生滅。三、論「宇宙萬象」一皆由真心影現-本如來藏,即妄即真。第三節、論《楞嚴經》對人們的貢獻。第四節、結論:一、應用「天台宗」的五重玄義思想詮釋,「楞嚴經」所說的人人本俱的妙明如來藏心的意義。二、本論文的範圍是在《楞嚴經》第一卷至第三卷―一「破妄顯真」。第四卷一一「宇宙萬象」皆由真心影現。期許,本論文對學術界與社會人心有些許的增益。使得眾牛能正視我們生之旅程上應該面對的三個大問題,「真心」、「生死」、「成佛」。此生不解決就永不歇息的輪迴。關鍵詞:首楞嚴、藏心、破妄、顯真、菩提、如來藏。《楞嚴經》從古至今在佛門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向來為佛教界所尊

4、祟。它是指導人們修心養性,彰顯「藏心」一一如何為人、以及指引人與環境如何相處之道的指南。尤其,「破妄識、顯真心」更是指引著我們脫離苦海,免於輪迴於六道的苦難境遇的關鍵―一全在於一顆「真實心」,如來藏妙明元清淨體的心。謹守著這個「真誠心」就可免於往返六道之難,再於本身的修養三無漏學:「戒、定、慧」一一守戒、就能有定,有定、就能發慧。於牛活中,用智慧處理事情,就可避免諸多困擾。尤其在這紛擾―一殺、燒、擄、掠的現今社會,尤為需要。故此,有智慧的「聖賢」能順物之情,不役於物。又於日常生活當中遵守著四決定清淨明誨,戒「殺、盜、淫、妄」諸經是這樣排列的,但《楞嚴經》是將「淫」排在首位,戒「淫、殺、盜、妄」

5、可見對妙心的重視,戒「淫」一愛的牽纏,是輪迴的根本,愛不重、不生娑婆世界,清淨不互虧欠。戒「殺」一長養慈悲心,眾生平等,吾欲生,何忍見牠死。戒「盜」一俯仰無愧,對上一無忝所生,於下一不愧對自己,也即是不辜負任何人,做個頂天立地的君子。「妄」一雖不妄自菲薄,但也絕不能膨脹自己,不可自尊而貶他,而是尊重他人,縮小自己,如此才能維持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互尊、互重、相親相愛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用「真誠心」君子務本,本立,而後道生,又持誦「楞嚴神咒」改止惡習,如此,就能入「聖人」之流,得到「釋迦佛」為人們「正定、止受」授記此人、此生「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端看我們是否有善良慈悲的心。

6、故說《楞嚴經》是在解決人生問題。總之,「釋迦佛」講經四十九年,就是在教人們如何做個正人君子,如何與大自然宇宙和平共存,及解決生死問題,又如何成佛。古德云:「開慧楞嚴,成佛法華」時值末法,邪說彌漫,魚目混珠,大法陵夷久矣,故於今日,欲得不失菩提涅槃道路,當首推《楞嚴》。良以眾生,性定難明,真妄莫辨,認「識」為心,不能悟解「真心」之實義。如經云:「一切眾主,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當時佛欲阿難,銷惑除疑,抉擇分明,捨「識」用「根」心悟實相,令獲如來無餘涅槃,故說此經。1白聖、慧律,《楞嚴經表解》,彰化安瀾念佛會發行,1981年,頁1。、探討《

7、楞嚴經》的目的與動機夫真如實相,天然本妙,近具根中,遠赅萬法,「迷」「悟」一念,如隔千L1I,是故《楞嚴》慧解之重要7我輩豈能不加以宣揚、倡導乎?然而,這止是「末學」寫作本論文之真義,盼能,喚起有識之士的共鳴,大家來認識自家的珍寶一「真心」使之作有意義、有道徳、之事,完成「人」對社會、人類、應有的使命與責任。同時更要認識「妙心」的自性,性淨明體,不要認「識」為「真」才可脫離「輪迴」之苦。「真心」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