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论文--拦焦车导焦装置的完善

王军论文--拦焦车导焦装置的完善

ID:41749760

大小:67.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31

王军论文--拦焦车导焦装置的完善_第1页
王军论文--拦焦车导焦装置的完善_第2页
王军论文--拦焦车导焦装置的完善_第3页
王军论文--拦焦车导焦装置的完善_第4页
王军论文--拦焦车导焦装置的完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军论文--拦焦车导焦装置的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拦焦车导焦装置的完善(第二期技师)拦焦车导焦装置的完善作者:王军单位:新疆大黄山鸿基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导焦装置是拦焦车关键部件之一,属于煤炭、冶金企业的炼焦机械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较好的使用新型是由走行部分和导焦栅箱体部分所组成。其结构在于所述的走行部分的驱动油缸采用伸缩式油缸,缸体部分固定在栏焦机车体上,活塞杆与导焦栅骨架相连接。侧导向辗安装在导焦栅箱体的下侧边。导焦栅箱体的底部装有锁闭机构。本文在以4.3m焦炉为例,简要阐述拦焦车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导焦装置的工作特点及存在缺陷,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关键词

2、】拦焦车导焦装置完善1冋题的提出4.3m焦炉是国内外较先进的焦炉,其规模效益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如鸿基公司焦化厂4.3m焦炉共60孔,其中1#焦炉于2006年4月投产,2#焦炉于2007年12月投产,配备的1#、2#、3#拦焦车也于同期投入使用。投产以来,特别是投产初期因拦焦车本身固有的缺陷,故障不断,严重制约了生产。主要体现在液压系统换向阀等元件内泄、油缸漏油、液压油温度过高、焦栅变形卡死、焦栅轨道下沉变形、焦栅悬挂轮脱轨等。据统计,2013年7-12月,拦焦车设备故障时间为38.6小时,影响生产时间16小时

3、,频次为19次;2014年1-9月故障时间为83.75小时,影响生产时间为37.16小时,故障频次35次,故障时间和频次都大为上升。生产时,导焦装置经常出现卡住现象,严重影响焦炉的正常生产。2拦焦车的构成和工作流程拦焦车是4.3m焦炉的关键设备之一,布置在焦侧,主要功能是将推焦车推出的红焦拦截并通过导焦栅导入熄焦车中。其动作是与取门机构、清框机构配合完成的,首先导焦栅由行走时的定位位置后退到后极限,以使取门机取走炉门,然后向前移动到焦炉前,并将其锁毕进行导焦,导焦完毕后再退回到后极限,进行清框,然后挂炉门等,所有动

4、作完成后,导焦栅回到走行时的中间位置,使整个拦焦车平衡走动,防止倾翻。拦焦车包括钢结构、走形、机械化导焦'取闭炉门'收集灰尘、清扫炉门和炉门框装置、炉台清扫装置及头尾焦处理装置,气路、润滑、电控、液压等系统(如图1)。清框装置导焦装置取门装置清门装置图1拦焦车的动作原理图其动作流程如下:拦焦车按推焦计划移动至待推焦炭化室,将导焦栅对位后准备开始动作。首先导焦栅移到后限,移动取门机取门,之后退回;移动导焦栅对准炉门并锁闭,按推焦指令导焦。推焦后开动刮板机,将导焦时带出的焦炭刮入熄焦车,同时,开动清门装置清炭化室炉门。

5、导焦完毕,导焦栅退回。此时清框装置动作,清理炭化室门框,动作完毕退回后将导焦栅移到中间位置,锁闭后行走。准备进行下一炉的导焦动作。3导焦装置的完善及改进导焦装置由上导轨、驱动机构、侧辗、吊辗、导焦栅、导焦栅架、下导轨、锁闭机构、防止落焦机构、防止倾翻机构等组成。通过油压传动,既可单元自动控制,又可手动操作运转。导焦栅通过6个轮悬挂在上导轨上,由2个油缸用杠杆驱动其前后移动。导焦栅标高可通过调节丝杆进行调整,以便适应炉底高度的变化。导焦栅的底面铺设高猛钢衬板,耐磨性能好,可显著提高使用寿命。为了防止导焦栅左右摆动,在

6、上部设有侧辗,在下部设有防止倾翻机构。导焦栅设有锁闭机构,它可防止推焦的推力使导焦栅后退。导焦栅还设有防止落焦机构,防止拦焦车走形时,导焦栅底部余焦脱落。为了防止推焦烟尘污染大气,在导焦栅两侧,设有防尘板,前端设有与焦炉炉柱靠紧装置。焦栅上导轨悬挂钢构的完善。焦栅为悬挂式,靠6个行走轮在上双导轨前进、后退,而上导轨的前部A处(在导轨总长的三分之一)则与整车的大梁连接在一起(见图2)。图2上导轨钢构简图1-整车大梁2-大梁与上导轨连接钢梁3-斜撑钢梁4-上导轨5-焦栅6-行走轮由于整个焦栅的重量都由前部连接钢梁承重,

7、导致钢梁在A处经常拉裂或变形,上导轨后部下坠,使焦栅有行走不稳'卡死现象。为此,对承重结构进行了改进,在上导轨后部B处增设一300mm的工字钢,来承受上导轨后部的重量。经此改进后,解决了上导轨后部下坠、焦栅行走不稳的问题。1)上导轨的改进。上导轨由两根300mm开口朝外的槽钢组对而成,其上部覆盖钢板,下部前后各用100mm的槽钢连接。由于上轨道承载着焦栅(10.5t)和出焦时焦炭(15.23t)以及推焦时推焦杆头向下的挤压(大约6t)共31.731重压,由于上导轨两根槽钢下部中间没有钢构件连接,导致上导轨槽钢下部中

8、间F1力的作用而内扒变形(图3)o改进办法:在两根槽钢之间上下(图3中4部位)每隔300mm的距离增设100mm的补强槽钢(图3中2部位),同时以同等的距离在导轨槽钢底部拉马(图3中3部位),这样防止导轨因受F的分力拉扯而向下、向内变形。通过此改进,行走轮5经常脱轨、行走轮卡死'导轨变形、行走轮和耐磨衬板磨损快等缺陷得到了解决。为了防止上导轨积灰,在行走轮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