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共(14页)

【法学】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共(14页)

ID:41750859

大小:173.8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31

【法学】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共(14页)_第1页
【法学】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共(14页)_第2页
【法学】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共(14页)_第3页
【法学】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共(14页)_第4页
【法学】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共(14页)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学】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共(14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在〃右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屮的逻辑常项是一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_犯罪,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宾而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紺基本规律有同•律,不矛盾律和排屮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小,被定义项是一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A.R卩对称又传递B.対称但非传递C.非对称但传递D.即

2、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o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谓项和联项0.量项和联项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oA.主、谓项都周延B.主、谓项都不周延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利换位法推理,山SEP可以推出()。A.AS13.EC.ED.1S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B.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C.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D.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叩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

3、断是()o某甲和某乙都无罪某甲或某乙无罪)为真。B.某甲可能是凶手D.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A.某甲和某乙都有罪B.C.某甲或某乙有罪D.7.若“某叩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A.某甲必然是凶手C.某卬可能不是凶手&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A.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B.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C.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0.或然性推理9.“调杏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A.求同

4、法C.求同求异并川法B.求界法D.共变法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其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A•虚假论据B.预期理由C.循坏论证D.推不出三、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盗窃罪都是故意犯罪”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A.并非有的盗窃罪不是故意犯罪。B.所有故意犯罪是盗窃罪。C.所有非故意犯罪不是盗窃罪。2.“受贿罪是渎职罪,贪污罪不是受贿罪;所以贪污罪不是渎职罪。”这一推理属丁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四、表解题(20分)运

5、用真值表判定A判断和B判断是否具有等值关系。A:甲有罪或者乙有罪。B:如果甲有罪则乙有罪。设“甲有罪”为P;设“乙有罪”为q;A判断的逻辑形式为:B判断的逻辑形式为:。代入贞值表判定A判断和B判断是否具有等值关系:q以上真值衣的情况表明A和B两个判断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犯罪分子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这个被告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这个被告是犯罪分子。”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2.“凡盗窃罪都是侵犯财产罪,凡盗窃罪都是故意犯罪,所以,凡故意犯罪都是侵犯财产罪。”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止确?为

6、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在〃右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某本规律有同•律,不矛盾律和排小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DBADABCDCC三、分析题1.设已知判断为SAP,贝IJABC三个判断分别为、PAS、ESo其中:SAP-LjSOP相矛盾,运用对当关系推理,能

7、推出A判断,SAP->;SAP不能推出PAS,否则违反换位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根据换质位交替法,能由SAP推出C判断,SAP-SE-ESo2.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或答:违反三段论第一格的规则“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四、表解题运用真值表判定A判断和B判断是否具有等值关系。A:甲有罪或者乙有罪。B:如果甲有罪则乙有罪。设“甲有罪”为P;设“乙有罪”为q;A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或者qB判断

8、的逻辑形式为:如果p那么q代入真值表判定A判断和B判断是否具有等值关系:PqP或者q如杲p那么q真真真真真假真假假真真假假假假假以上真值农的情况表明A和B两个判断不等值。五、论述题1.三段论,推理错误。违反“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丿制延一次”的规则(或答:违反第一格规则:“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犯“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